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經營效益大 會展產業蓄勢待發

【經濟日報/馬榮蓮、施正屏】
國際展覽聯盟研究指出,會議展覽產業對舉辦城市所帶來的周邊經濟效益,多達八至十倍,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會展所產生的無形效益,更是遠超過實質經濟效益。由於會展產業具有如此豐厚的商業潛力,近一、二十年來成為政府積極推動的產業。
亞洲鄰國, 如南韓、新加坡,乃至於中國大陸,都投下大量資源,意圖藉由舉辦國際性展覽,拉拔周邊相關經濟,目前都已獲致相當效益。
台灣擁有先進的高科技產業、進步的醫療技術、豐富的文化景觀及創意人才,均可作為發展國際會議展覽產業的豐富內涵。
獎勵條款吸引業者參與
有鑑於此,經濟部商業司委託中國生產力中心,進行台灣會展產業發展調查。此一研究,透過縝密設說的問卷,遍訪會議展覽顧問、會展佈置工程及會展場地租賃等相關業者,經過交叉比對,歸納出會議展覽業者的需求,供政府作為未來擬定政策的參考。
藉由財政退稅機制,鼓勵業者國際佈局:建立退稅機制,依據業者承接國際會議或展覽場次的多寡,或是規模大小,決定退稅額高低,以達實質獎勵之效。針對旅遊業者,則以參與會展次數以及國外旅客人數,作為退稅的參考,藉以持續擴增服務規模與能量。
加強國際宣傳,提高台灣能見度:舉辦展覽所投入的宣傳資源、買主人數規模、參展廠商家數及兩岸政策等因素,都對國際性展覽具重要影響。單一產業業者資源有限,無法在國際行銷上使力,資源豐富的公部門可透過國際宣傳公關廣告、行銷等手段,提升台灣會展產業的國際形象,並提高國際能見度。一旦台灣會展產業能見度提高,就可吸引國外會展業者來台舉辦國際會展。
異業結盟擴大經營規模
加強觀光與會展活動的結合,以增進產業活力:舉辦國際性展覽時,可由政府機關統籌,登高一呼徵求異業結盟,藉此擴大展覽產業規模。這套作法,新加坡已行之多年,舉辦國際展覽時,會結合醫療檢查、觀光等異業,讓參展人士在展場上得到專業知識;步出會場後,亦能透過觀光行程,認識舉辦國,順勢刺激民生經濟。
反觀台灣更具有此方面的優勢,若能在舉辦國際會議或展覽時,結合天然景觀等觀光資源等行程規劃,建立跨業的交流平台,讓不同業者彼此交流,一來可吸引國際人士的熱情參與,二來也可提升會展產業的國際化。
改善會展場地、硬體設施以及培育專業人才:調查發現,會展場地以及相關專業人才是影響活動成敗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改善會展場地、硬體設施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除了政府機關撥列經費,建置符合國際性展覽的會場外,業者也需建立一套標準化作業,以提供產業發展能量。
素有無煙囪產業之稱的會議展覽產業,不僅是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重點扶植產業,近年來連南韓、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澳洲紐西蘭等亦相繼投入大量資源發展。
以出口及服務業為導向的台灣,理應更具發展優勢。如何利用先天優勢,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創造國家整體經濟的成長,單靠業者或政府的力量,可能無法竟其功,唯有雙方攜手合作,才能開闢會議展覽產業的藍海。(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調查研究組經理與研究顧問)
【2006/12/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