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誰讓硬碟機醜小鴨變天鵝?

官如玉 12/30 02:40

「五年來,硬碟機一直是200億元的市場,一夕之間你將見到的驚人的成長,多出100億美元到150億美元。」急忙趕來開會的希捷科技公司執行長華金斯脫下棒球帽,擦拭額前的汗珠,便進入話題,大談即將震撼電腦儲存業的一些改變。
華金斯望搶到這塊多出來的市場大餅,他接受富比世雜誌訪問時說:「我們把所有類比的東西變成數位。人們希望照片、影像、音樂帶著走,要做到如此,他們需要儲存裝置,我們在這裡有很大的機會,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的驅動科技。」
搭上電子裝置熱的順風車,希捷的1吋硬碟機已成為相機和MP3播放器的檔案室。2006年,希捷將跨入手機。稍大一些的硬碟機會裝配到Xbox、TiVo裡面,2006年起走入汽車儀表板。不久後,希捷的terabyte(兆位元組)硬碟機還會跨進書櫃或桌上型電腦,足以儲存50萬張照片。
引燃個人電腦革命
25年前,希捷的5.25吋個人電腦用硬碟機引燃個人電腦革命,但硬碟機製造商一直是科技業的醜小鴨。產能過剩、價格直直落,即使產業景氣好也獲利微薄,更遑論景氣走下坡時虧損累累。2000年年底,希捷以21億美元被收購時,顯然價值被低估了。
但情形已經改觀。2002年,希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重新掛牌,已是全球最大、最有效率的硬碟機製造商。過去一年,希捷淨利9.25億美元,是業界老二、老三總和的三倍。即使每位元組容量價格重挫40%,希捷2005年營收還是成長21%,達75億美元,分析師預期2006年營收可達90億美元。希捷把儲存器重新界定為誘人、高成長、高報酬率的事業,贏得富比世雜誌風雲企業的殊榮。
儲存需求似乎沒有降溫的跡象。顧能集團預估,2009年之前,行動及消費硬碟機銷售額可望逐年成長15%,銷售量則可能成長兩倍。顧能研副總裁孟諾說:「1兆位元組硬碟機會成為家庭電影、音樂、電玩的標準儲存器。」
希捷從未像Sony、蘋果一樣家喻戶曉,也不像英特爾以「內建英特爾」打響品牌知名度,但希望有朝一日消費者知道他們不只是一家默默無名的零件製造商。希捷2004年推出的第二項消費產品———2.5吋和5吋的口袋型硬碟機,只是個開端。
與快閃卡科技賽跑
希捷正在和快閃卡進行科技賽跑。英特爾、東芝、三星和聖碟主宰110億美元的快閃卡市場。
就如積體電路日益縮小,無法擺脫摩爾定律的魔咒,快閃卡會成為硬碟機的終結者。目前,1吋、4吋快閃卡成本300美元,只比希捷儲存8 gigabyte(十億位元組)的1吋微硬碟機高出一些。到2009年,同樣尺寸、價錢的的快閃卡儲存空間會多一倍。
但華金斯沒有坐以待斃,希捷工程師已經想不出在硬碟凹槽縱向壓擠更多位元組的簡單方式,他們就往垂直方向發展。希捷2006年年初將開始銷售所謂的垂直型驅動器供筆記型電腦使用。到2007年,希捷所有的硬碟都會垂直化。
幾年內,希捷會推出熱輔助磁性記錄(HAMR)。理論上來說,結合垂直科技,HAMR可以讓現今的磁碟容量激增500倍。希捷也希望目前還屬假設性科技的Probe可以開花結果。華金斯已在這項科技投入1億美元,預期還會砸3億美元。
執行長激進轉型
若非野心勃勃的華金斯推動激進的轉型,希捷絕無法如此大手筆投資。2004年7月升任執行長的華金斯,為了提振士氣,帶領數百名員工到紐西蘭玩幾天的高空騰跳。
脾氣暴躁的華金斯畢業於德州大學政治系,為了追求一個女孩子,他遠赴加州,加入矽谷一家軟碟製造商,並決定一生投效科技業。隨後任職一家硬碟製造商,這家公司被希捷收購,華金斯被賦與重任,管理四家工廠。
此時,華金斯已默默構思有朝一日自己當家要有何作為。他想的是希捷的未來,而不是現在,大談整頓生產作業,在他所勾勒的「未來工廠」中,每座工廠的每條生產線都能生產各種硬碟機。
當時,希捷的四座工廠各有負責生產七種3.5吋硬碟機的生產線,每項產品有專屬的設計人員和工程師,每條生產線有35名工人,每天裝配800部硬碟機。華金斯說:「我想瞭解,為什麼我們不用任何員工一天不能生產2,000部硬碟機。」
他在世界各地延攬幾名工程師到明尼亞波利市,試圖找出有多少零件可以由一部以上硬碟機共用。答案是2%,華金斯無法接受。
工程師從最簡單的零件螺絲釘著手,把七種相同尺寸產品所用的61個螺絲釘,減為三種尺寸的29項產品使用19個螺絲釘。工程師們最後挑戰複雜的磁頭。
如今,希捷的每一項產品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零件和其他產品共用,每一項產品都可以在任何工廠的任何生產線製造,使用相同的機器人和機械,每條生產線每天可製造1.7萬部硬碟機。
效率提升讓華金斯1998年被擢升為營運長,希捷也因此關掉一座工廠 ,近年來員工數由11.9萬人銳減為4.6萬人。
效率提升吸引投資
即使效率提升表現亮眼,現金流量偏低,還是讓希捷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儲存軟體業者Veritas的33%持股,是希捷最值錢的資產,2000年3月價值220億美元。當時希捷市值只有160億美元,年營收64億美元的硬碟機事業價值甚至是負數。
私人投資業者銀湖合夥公司看到了投資價值,2000年11月主導一個投資集團和希捷管理階層達成一項複雜的交易,希捷股東獲得Veritas股票,投資集團則以21億美元自Veritas取得硬碟機業務。
銀湖指派華金斯擔任總裁。不再受華爾街的嚴厲監督,他們可以砸重金投入一些還有待市場考驗的科技,諸如HAMR、Probe,加碼研發支出,從1998年的2億美元增加到今年的7億美元,是兩大競爭對手總和的兩倍。
2002年12月,希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重新上市,身手矯捷許多。三年前,研發新產品要花8,000萬美元,如今不到2,000萬美元。
在iPod搶購熱中,希捷的應變技巧更值得喝采。2004年年初,日立為iPod Mini生產1吋、4gigabyte硬碟機,但供不應求,蘋果也向希捷採購,蘋果因此成為希捷1吋硬碟機最大的買主。蘋果9月宣布將捨Mini,而就使用快閃卡的Nano。媒體宣告硬碟勢將走入歷史。日立的1吋產量銳減,希捷卻重新整備生產線,生產2.5吋筆記型電腦和3.5吋桌上型電腦硬碟機。
惠普供應業務主管康拉德表示,希捷能夠應付需求波動,是惠普和希捷大量生意往來的主要因素。惠普貢獻希捷18%營收。
砸下鉅資強化行銷
希捷更於日前併購業界老三Maxtor,更加穩坐硬碟機市場龍頭地位。華特金說:「藉由兩家公司合併後擴大的規模,我們能全面降低成本,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
希捷的未來掌握在消費者手中。為了贏得消費者的芳心,希捷要學會一些行銷新花招。7月,業務行銷及消費產品部門負責人戴克海默把原來的區域部門劃分,改為不同的消費族群,並從Tivo、微軟挖來人才,到2006年廣告預算將劇增80%,提高到5,000萬美元。他表示:「一看到蘋果的產品,你就會知道是蘋果的東西。我們希望擁有相同的品牌連結。」(綜合外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