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賽局交鋒》隱性勾結競合中求雙贏

■ 邱展光、張正
中油、台塑石化兩大供油商,一場史無前例的降價競爭,檯面上激烈廝殺,檯面下理性互動……
2005年10月24日,中油、台塑石化兩大供油商,展開史無前例的降價競爭。
台塑石化搶得機先,率先調降批發油品價格,中油隨之跟進,價格降得更低。台塑石化眼見中油來勢洶洶,再次降價,且幅度蓋過中油;中油隨後也再追降,最終雙方拉平。這場殺價戰來得猛烈,中油與台塑石化一天內各自兩度降價,戰局火熱,誰也不讓誰。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役中油、台塑石化表面上看似殺價激烈,對壘硬戰,但從賽局理論來剖析,卻是不得不然,兩家寡占市場油品商是否因此回復「隱性勾結」,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先回顧降價之前的油品市場。台塑石化8月底以反映原油成本為由,調漲汽油批售價格每公升2.4元,漲幅創歷來最高。中油當時原擬數日後跟進漲價,卻遭主管機關以「穩定民生物價」為由阻止。台塑石化獨漲後,油品市占率流失17%。
台塑石化急於扳回局面,但國際油價仍盤旋在每桶65美元的高檔,要調降油價,時機點的選擇格外重要。否則,即使搶回市占率,將陷自己於虧損的泥淖。
10月23日,台塑石化主管向台塑企業經營階層分析國際油價走勢,為降價預做準備。台塑石化認為,國際油價仍在高點,台塑石化率先調降汽柴油批售價格每公升1元後,中油公司考慮原油成本及生產成本,每升公可能調降0.4元,批售價格頂多與台塑石化相同。
台塑石化敢在油價高點主導油價,主要因為預見油價會下滑,在每桶55至60美元間盤整。且值此之際,美國冬季取暖用油熱季尚未開始,汽油消費旺季已結束。
10月24日上午10時左右,台塑石化宣布調降汽油批售價格每公升1元,比中油便宜0.4元。中油聞訊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12時決定跟進,每公升調降0.6元。
中油油品行銷事業部透過新聞處向外宣布降價消息時,強調的是「還是比台塑石化每公升低0.2元」。台塑石化看到此訊息「很刺眼」,強調「台塑石化不求戰,但也不畏戰」,隨即再降0.4元。如此一來,台塑石化的價格反比中油便宜0.2元;中油不甘示弱,當天下午3時許再降0.2元,硬將彼此售價拉平。
這一役來得又快又猛,當天第二波的降價競賽,可以說是「殺紅眼了」。為了面子問題, 只要夠成本,降幅馬上跟進,直到價格扯平才罷手。台塑石化這麼樣想,中油何嘗不是如此。
話雖如此,從賽局的角度來看,卻可能有其他詮釋。
事實上,過去中油與台塑石化的油品批發價就亦步亦趨,一家調價,另一家就立即等幅跟進,使得這個寡占市場常態出現「不二價」情況。為此,公平會還曾引用賽局理論,以「構成默示一致性聯合行為」加以處罰。
這種「不二價」的情況,直到先前台塑石化不耐國際油價高漲,率先大幅漲價, 中油礙於政策考量未立即跟進,才打破長期來的「默契」。但先前這一波調價,中油與台塑石化你來我往,再度形成「不二價」的市場局面。
台大國企系教授巫和懋指出,一般而言,在寡占市場兩家廠商並立的環境下,如果廠商一味以降價方式搶奪市場,很容易陷入雙輸的「囚犯困境」。但若兩家廠商經過長期互動的了解,觀察並可預期對手的反應,即使不打電話聯絡或訂契約,卻可能達到合作的結果。
從賽局觀點,這種長期動態互動的過程形成的隱性勾結,提供了一個跳脫囚犯困境的途徑。
巫和懋表示,形成隱性勾結有一定的條件,例如,成本與產品差異不大、參與廠商固定且數量少,或是賽局不斷重複且到期日不確定,才比較容易形成隱性勾結。另一方面,若是對手不理性,或是勾結協議(遊戲規則)不夠清楚,就難以達到勾結。
此外,要達成隱性勾結,廠商策略上必須定位清晰;不先偏離勾結,但也能懲罰對手的偏離行為;能寬恕對手的偏離行為等。至於隱性勾結是否觸犯法令,須視實際行為而定,現行公平交易法中似有灰色地帶,有待主管機關認定。
【2006/01/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