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專家評論》父子關係 必須面對的課題

【經濟日報╱邱奕嘉】
從財務表現看來,智原科技獲利表現良好,法人也看好明年度表現,短期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面對多變的產業競爭,公司的經營模式是否該調整?未來與聯電的關係又該如何發展?都是CEO不能逃避的議題。
上述兩大議題看似不相關,卻是彼此牽連,與聯電關係的發展更是關鍵;因為聯電除了是智原的重要股東,在主要業務上,智原仍相當依賴聯電的支持,但智原對聯電的貢獻,不論是營收或技術上都相對不足。
智原若決定強化與聯電的關係,就必須要思考如何創造對聯電的價值,增加聯電對其的依賴度。或許可以透過研發能力的強化與聚焦,以開發高階製程技術,或協助開發國外客戶,解決聯電在製程與國外市場落後台積電的問題。但上述的活動,皆需要改變或強化既有的能耐。
反之,智原若決定淡化與聯電的關係,則可以思考如何在原有經營模式下,朝向多晶圓代工廠的策略,以取得其他較先進的技術(台積電製程),或是與成本較低廉的廠商合作。但是此舉將會面對轉換製程的龐大調整成本,以及大股東的可能反彈問題;當然,智原也可以選擇改變經營模式,直接轉型提供標準產品,或是成為專業的IP供應 商。
評估現況,短期而言,對智原最佳的策略可能是與聯電繼續保持一定的合作關係,但又不能過於緊密,以免限制未來成長的機會。持平而論,目前智原的投片量僅占聯電總投片約5%,即便聯電市占率小於台積電,但身為聯電製程的最大設計服務業者,若能把握契機,應是大有可為。
公司間的合作結構,往往與雙方實力大小有關,若不能互創價值,僅是單方面協助,合作關係往往流於形式而不能長久,因此不論是否持有股權,首要之務是建構共同的目標,共創雙贏的局面。
從資料顯示,聯電與智原過去的合作,在策略上並沒有找到一個雙贏的布局與合作發展的策略,這點對雙方而言都是可惜的。
2007年初宣明智先生接任智原董事長,積極進行雙方合作。相信是著眼未來產業競爭的需求,試圖緊密連結晶圓廠與設計服務業者。但面對雙方在組織文化、管理制度上的差異,如何展開實質的合作,建構一個雙贏的目標與策略布局,相信是未來兩家公司的一大挑戰。
(作者是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2007/12/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