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智慧大富翁》私募基金

【經濟日報╱林富元】
創投基金、私募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或避險基金,不但在結構、流通性、投資訴求與方式,有明顯差異,還有一個實務上的區別,就是基金表現常呈「J型曲線」。投資人必須長期投資,才有回收可期。
對保守、要求高流通性的投資人來說,私募基金可能不是合適的投資標的。運氣好的,兩三年後可以成功退出。運氣不好的,可能被迫鎖上好幾年。
但是對懂這一行的投資人來說,過去十多年,靠私募基金大賺一筆的不乏其人。當年了解私募基金的人不多,私募基金較易操作,默默的替股東賺進驚人的投資報酬率。
這幾年,私募基金這個行業聲名大噪,造成競爭者眾,競相以高價爭取投資標的,而且各國政府刁難,動輒得咎。未來私募基金是否還可以維持亮麗回收,有待觀察。
私募基金大致可分兩種經營模式,一是純粹財務觀點的經營模式,一是專業經理人經營模式。前者與整個市場及宏觀的波動關聯較大。後者著重本業的經營與核心價值的啟動,與宏觀的波動關連較少。
前一代的私募基金,透過併購搞得轟轟烈烈。這一代的私募基金,鑑於新基金日增,純粹利用市場功能來套利的機會愈來愈少,多數體認到,必須回歸到合理化,也就是透過自己的服務與附加價值,經由實際參與營運,振興標的企業業務、改良企業體質,以提高價值、創造獲利。
通常,私募基金一年會找上400到500家公司,經過專業的分析、研究與判斷,只從中選擇投資四到五家,也在如此過程中產生他們所謂的附加價值。
黑石私募基金上市前後,許多私募基金都躍躍欲試。從基金經理人的角度來分析, 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因為透過上市以後的加乘作用,他們賺的一塊錢可能在市場上放大變成了好幾塊錢。
從普羅大眾投資人的角度來分析,能夠透過具有流通性的管道,投資沒有流通性的行業,也許是一樁好事,否則他們恐怕不得其門而入。但是值得提醒的是,私募基金投資標的公司,本身就有一定成分的風險與波動。如果這些波動再透過股票市場的風險與波動來加以放大,那麼危機是否也隨之放大?
(作者是美國多元創投董事長、
全球玉山科協理事長;Blog 網站:www.happyboblin.com; email:happyboblin@yahoo.com)
【2007/12/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