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效法豐田 工具機業提高競爭力

【經濟日報╱梁源湘】
根據經濟部2015年的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年),工具機產業將於2009年成為全球前三大高品級工具機生產與出口國,產值提升至新台幣1.1兆元,全球排名第四。
有鑑於此,中國生產力中心產業經管研究團隊,2007年接受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委託,著手研究工具機產業發展趨勢,並了解精實/豐田生產體系(Lean/TPS)的推動,對於經營效能躍升的重要性。
突破障礙 站上制高點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教授劉仁傑,長期觀察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趨勢,歸納1998年與2005年兩個成長波峰,以1990年代後期為分水嶺,區分為第一階段,即架構在群聚優勢上的分工能力,展現出「群聚共生」的特質。「模組共生」則反映了第二階段的成長特色。
然而,以往產業分工的製造,以及依賴聚落協力體系的共生,重要性已日降,意謂著台灣產業正在迎接「磨合共創」的時代挑戰。
研究發現,國內工具機產業面臨的挑戰如下:
1.產品品質、精度與耐用性亟需升級。
2.無法有效控管成本。
3.產品同質化過高,成為技術提升障礙。
4.企業經營包括:流程運作等面向亟待提升。
5.尚未建立消除浪費以及Just in time生產觀念。
6.人才面臨斷層問題。
尋找典範 再造生產力
豐田汽車推動豐田式生產系統,遵循接到訂單後才開始依照訂單的品質樣式、數量及交期生產,降低庫存資金積壓及呆滯品庫存風險。
在豐田學發燒的21世紀,工具機業者可藉由推動TPS,落實精實生產,提高競爭力。具體的做法依序劃分成三階段:
1.損失外顯期(基礎建構)
透過科學分析將損失顯著化,並藉由專責人才進行現場改善活動,為現場人員解決作業上的困難,恢復到最佳的運作狀況。在各製程建立示範生產線,讓員工認識豐田式生產模式,並充滿信心,進而體認到這是公司未來的生產核心模式,降低員工對製造管理變革的排斥。
2.價值暢流期(能力精進)
以同步生產加快流動順暢與速度,逐漸降低批量大小,同時導入物流中心概念進行物料管理,以價值溪流圖盤點現行作業,發掘潛在浪費。再以未來目標理想及創新想法,研訂作業模式看板生產供料的機制等。
3.體系敏捷期(資訊整合)
統合採購、倉庫、生管、品管,進行供應商輔導,使品質與交期能符合工廠所需,減少停工待料損失,進而採行後拉式生產管理,從客戶需求連結至生產計畫管制,整個體系完全整合。
以降低庫存資金積壓及呆滯品庫存風險的整合式豐田式生產系統,將可有效讓台灣工具機發展精實生產,引領工具機產業風雲再起。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產經調研組經理﹞
【2007/12/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