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9日 星期日

EMBA手記》科技 扭曲人性?

【經濟日報/吳仁麟】
這是一次高規格的產學研討會,主持人T博士請來兩家世界級高科技公司的代表,暢談公司最新的研發成果,也展望未來的科技社會。
G公司的台灣負責人G博士介紹公司在Web2.0的研發方向,在他口中,G公司的未來讓人充滿想像,全場一致認為:G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出版商、發行商以及廣告公司,更可能成為每一部電腦的作業系統。
G公司一直努力的目標是:把每個人PC上的所有工作,免費又更有效能搬到他們家的伺服器來管理,這樣,整個數位世界幾乎都在它的掌握之中。歷史告訴我們,再也沒有什麼神兵利器比「免費」這兩個字更具殺傷力。
M公司的P博士,展示該公司的研發成果,其中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能自動產生對聯的軟體,只要給電腦上聯,在0.002秒之內就能對出好幾個下聯,如果這個軟體更聰明些,有朝一日,電腦也許就有寫作能力。
儘管在會場上展示種種令人讚嘆的高科技,這兩位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強權代表,也不約而同的說,電腦再如何發展,始終有一個無法克服的死角,這也是人類相較於科技的最大價值,那就是「感情」。
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研究能成功分析,人類的感情是由那些元素和程序構成的,也無法給電腦「作」出感情的配方。那種來自人性的溫暖質感,只有人才能給。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想像越來越多的工作會陸續消失,例如教育工作,連學界都不得不承認,以教學效果來說,科技的效能已經不斷超越人力。例如英文和數學,只要上網按步就班投入時間學習,就有一定的學習效果,而且不管時間或費用,學習成本也越來越低。
商學院應該最講求投資報酬率,他們卻開始關心不能用數字換算的種種價值,例如生命的品質與價值。
也許關心學生、和學生分享生命經驗的數學老師,教學效能可能越來越比不上全球數學教學效果評價最高的網站HeyMath,因為這個網站聚集全世界最好的數學老師,但是,兩個生命之間的交流與感動,卻非任何電腦可以取代。
多年之後,學生長大成人,會感念曾經關心在意過他的老師,卻不會感謝讓他得高分的一部電腦或一個網站,因為兩者之間並沒有「情感交流」。就好像我們會懷念老情人,對吹氣娃娃則毫無思念之情。
所以,科技也許會改變、甚至扭曲人性(試著想像MSN和手機把我們的人生變成什麼樣子),但是,科技永遠無法取代人性的價值,這是個永遠無法被時空歲月改變的事實,也是人存在的最大意義吧!
(作者是政大科管所EMBA,vin.wu@udngroup.com,blog.yam.com/colanews)
【2006/11/1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