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先讀為快》零售金融跨業結合借力使力

書名︰當巷口柑仔店變Wal-Mart———零售專家潘進丁解讀10大流通浪潮
作者︰潘進丁、王家英
出版︰天下文化
> 2006年3月10日,日本流通業第二大的永旺(Aeon)集團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2007年春天要籌設銀行,並在旗下所有購物中心及商場設立服務專櫃,銷售基金、債券等個人金融理財商品。
早期,零售業者很難介入金融領域,反之亦然,兩者間隔著一道跨不過的高牆;但是,在自動櫃員機機台進入各種商場、便利商店之後,這道牆的高度逐漸降低。近來日本流通業陸續投資成立銀行,捲起零售金融的浪潮;未來,在台灣,這股浪潮是否會沖垮零售與金融間的高牆?
特易購 帶頭先鋒在這方面,英國最大的零售集團特易購(Tesco)是帶頭先鋒之一,早在1997年即與英國第二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簡稱RBS)合作,在賣場中推出17種個人金融服務,包含保險、貸款和存款,目前已有500萬個帳戶,2005年獲利3.5億美元。
接著日本伊藤榮堂集團,為擴大零售集團龐大的現金流通效益,在2001年設立IY Bank(後來更名為7Bank),主要從事ATM及信用卡交易的清算業務。第一年虧損120億日圓,2003年轉虧為盈,2004年獲利三級跳,高達108億日圓。
眼看其他零售流通業在這方面大有斬獲,全球零售龍頭美國沃爾瑪(Wall-Mart)多年來也一直積極籌設銀行,但都無法如願。2005年中,沃爾瑪第四次向猶他州政府申請銀行執照,依然被駁回。
在美國共有4,000多家賣場的沃爾瑪,每年光是接受信用卡消費,就要支付6億至7億美元手續費給清算銀行。由此可見其流動資金有多麼龐大,一旦介入金融業,對既有銀行難免會造成壓力。
從上述流通業經營銀行的成效來看,除了可以提高流動資金的效益,開創業外收入外,其實最大的用意還是在強化顧客關係管理,利用消費積點回饋等顧客忠誠度計畫,流通業可以進一步讓「顧客固定化」,這也是零售業競爭的關鍵。
和7Bank不同,日本永旺集團要做的不是無人銀行,而是類似Tesco的做法,在賣場內設立專櫃,針對目標顧客需求,有專人在場說明、提供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賣場並搭配推出特殊優惠方案,例如申貸人在永旺家具賣場消費,可享折扣優惠。
零售通路 主打自有品牌
永旺集團的岡田社長在記者會中以零售通路的術語指出,「大型銀行賣的金融產品是NB(大家都有的全國品牌產品),我們賣的是PB金融商品(針對零售通路顧客打造的自有品牌商品)。」這個比喻方式,巧妙點出零售流通業介入金融服務,與銀行經營手法的區隔,以及零售金融服務大勢之所趨。 
台灣目前零售與金融的整合才剛起步,走得最快的流通業態還是便利商店,五大超商的金融服務,以「代收、ATM、支付工具多樣化」的「三部曲模式」演進。小額支付工具更將是超商業金融服務大躍進的關鍵。
台灣超商在地利、密度和24小時營業的優勢下,從十年前開始發展代收業務,如今代收服務種類已多達200多項,五大超商每年經手的代收金額高達新台幣4,500億元。接下來是ATM進駐超商,但目前超商門市的ATM服務仍停留在提款、轉帳等基本功能。
相對的,日本因預期金融法規在2010年會大幅開放,大型連鎖超商如Lawson,已積極計劃未來透過門市內的ATM,提供股票及公債下單交易等金融理財服務。
小額支付工具在台灣發展剛起步,許多金融機構雖已開始嘗試發行推動,但目前尚未有像香港八達通卡這類能跨各種生活消費領域使用的多功能支付工具。
悠遊卡是目前國內發行量較大的預付儲值交通卡,這張卡片省卻民眾搭乘交通工具掏零錢買票的手續,發行三年就突破600萬張。但因受限法令,非金融業者不得發行具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所以悠遊卡仍僅限交通使用,要擴大發行使用,就必須結合更多消費支付功能及法令鬆綁。
最近,台新、富邦、國泰世華及中信等四家銀行,正在積極展開發行具消費支付功能的悠遊信用卡,但是,如果不能設計更多消費累積積點回饋機制,或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消費者持有的意願還是不易提高。
曾到香港旅遊的人,一定對香港八達通卡印象深刻,此機制之所以成功,就是金融與流通業充分整合。目前這張卡除了具有交通、各種生活消費、娛樂支付功能外,同時可以在自動販賣機、賭馬場使用,甚至可做為學校、辦公室和住家的個人識別系統或通行卡,各種通路和消費通路爭相與之結合,香港地鐵、發卡機構、銀行和消費者,甚至整個社會都因此受益。八達通卡甚至在2005年導入紅利集點計畫「日日賞」,進一步深化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這個例子顯示,便捷的金融服務必須進行跨業整合,清算銀行、發卡銀行及使用的通路,三者缺一不可。國際萬事達卡組織先前發行的電子錢包Mondex在台灣難以推廣,與接受使用的通路太少、不普及有關。
導入金融服務 先做基礎建設
探究不普及的原因,發卡機構或許認為通路不肯接受是主要的推廣障礙,但通路是否接受使用的考量,不一定與其中的利潤有關,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是否符合消費者的生活習慣需求,才是關鍵。只有消費者、通路及金融業三贏的整合機制,才會成功。
金融服務固然是零售流通業未來突破成長的機會,但要導入金融服務,必須先做好基礎建設,如果既有資訊系統完整而強勁,投資成本就不致太大。簡而言之,跨業整合的前提,不外電腦資訊系統、流通業系統的完整及相關法令規範的鬆綁。
零售流通業的有形商品競爭,早已進入低毛利或負毛利階段,大家都看好無形的商品與服務,是未來突破成長的機會,其中金融服務更因可以無限延伸,而成為流通業競爭致勝的關鍵,這也是歐美、日本大型通路集團積極跨足金融服務的原因。
(本書11月21日全家便利商店開始預購,12月13日全面上市)
【2006/11/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