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從實體到虛無

【經濟日報/李岳群】
數位取代類比,引發了音樂產業界一連串的變化,音樂從實體產品變成無載體;音樂市場從大眾市場,變成利基市場;音樂製作從很專業的高成本高投入,變成DIY的天下,創作音樂比欣賞音樂更有趣。
談音樂市場的演變,可從實體音樂市場、非實體音樂市場、應用市場與服務市場四個層面來談。
實體音樂市場已經是舊的思維,取而代之的是數位音樂的非實體音樂市場。以前別人會問你有幾片CD,現在則會問有多少G(Giga)的音樂。而從應用市場到服務市場,則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許多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變化,可以說明音樂產業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例如摩托羅拉有一個線上錄音室,上面的歌可以任由使用者混音,混完音還可以和別人分享,如此,就可以透過虛擬服務增加實體銷售。
另外,許多創新的數位音樂播放及複合商品,例如WiFi MP3的推出,讓消費者可以無線上網下載MP3,當然MP3已經成為手機的基本配備,未來OTA(Open The Air)音樂市場將漸成主流。
商品與iPod的結合,也是未來的趨勢。NIKE推出的新鞋,內建iPod nano,可以顯示脈膊、心跳,也兼具計步器的功能。NIKE也推出nike plus.com,提供針對這個產品上市的運動音樂。這樣的案例就是商品應用與服務的最佳結合。
而web 2.0趨勢對數位音樂的啟發,已經看得見。
web2.0有三個關鍵:參與、連結、分享,當這三個關鍵形成一個龐大的力量,就是社會運動。而這樣的社會運動對音樂帶來的變化,就是一個唱與對談的時代,從myspace的例子可以看出,音樂產業面臨音樂菁英vs.草根的時代。
在實體音樂市場不斷萎縮下,非實體音樂市場的崛起,甚至走向應用與服務,將會是音樂產業發展的新契機。尤其在電腦科技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運用電腦錄製屬於自己的專輯,透過網路傳播、分享,服務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作者是利群會社創辦人、前Sony數位通訊執行長,任思翰整理)
【2006/11/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