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智慧大富翁》跳舞時代失去自己的一代

【經濟日報/林富元】
日前在史丹福大學主辦的「台灣電影節」觀賞2003年金馬獎最佳記錄片「跳舞時代」,非常感動。
這部電影描述20到40年代台灣本土流行音樂的發展,手法細膩流暢,完全反映了那個大時代。
純粹從電影的導演、製作來說,這是一部極為嚴謹精密的電影。從它說故事以及感染的能力來評論,我想它應該可以再贏得幾個大獎。電影從談論幾位早已被人淡忘的主人翁開始,引申到整個失落失蹤的一代。我想,對60到80年前的故事毫無興趣的年輕朋友,進入這部電影的世界以後,也應該會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我和朋友輩,大多是四年級生,少數是五年級生,屬於嬰兒潮世代。我們的上一代出生於1920年到1930年,他們小時候講台灣話,後來台灣割讓給日本,他們開始講日本話、接觸日本思想。國民政府遷台後,他們突然之間必須學習所謂的外省國語。等到壯老以後,許多人又隨著子女移民到美國,開始講英文。這幾年來,中國大陸市場崛起,大家都往大陸跑,還健在的老一輩,又要學北京、上海帶卷舌的普通話。
「跳舞時代」的導演,在座談會中感慨地說,前一代的父母形容他們照鏡子時,不曉得鏡子裏頭是什麼樣的人。這一句話真貼切。
在四、五年級生這一代快速地被後浪取代時,上一代好像早已經被這個世界淡忘。這部電影把上一代當年的故事與精神,再度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原來他們每個人也有一段故事:自己的歌、自己的舞、自己的叛逆、自己的創作。
我還記得父母親以前告訴我,他們經常在台北最時髦的西餐廳「波麗露」聚會,他們如何創作今日膾炙人口的「雨夜」及其他經典名曲,以及他們如何盡情的跳舞、唱歌、遊玩,走在時代前端。 60年前到80年前的台北,栩栩如生地又活現在我眼前。
我看這部電影時,我還經歷了一個奇特的經驗。
電影播放20分鐘後,進入當年台北許多音樂愛好人士自組織樂隊探索音樂的畫面,就在那幾秒鐘,過世四年的父親拉大提琴的黑白照片,忽然出現,讓我驚喜不已。之前幾天,我為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在父親的相片前央求他助我一臂之力。如今,在我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他出現在銀幕上,就好像專程來告訴我「 一切都沒問題,別擔心,別著急。」
如此迷人的電影,也告訴我們,年代相隔再久,我們還是聯結的(We are all connected)。
(Blog 網站:bob.chinalabs.com;作者是多元投顧工作室發起人、互聯網實驗室副董事長、矽谷玉山科技理事長、矽谷創投家)
【2006/11/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