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3日 星期四

會計經緯》經濟vs.法律 透視財報弊案

■ 陳伯松
會計是一種商業語言,著重在表達個體的經濟實質,當法律形式和經濟實質可以相競適用時,寧取後者。母子公司必須編製合併報表就是明顯例子。
現代商業和金融市場上,交易型態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契約五花八門,其間的千變萬化,那就讓很多人都跟不上了,這給了想藉會計、財務報告做壞事的人機會,許多財報弊案則以法律形式來掩蓋經濟實質的真相,誇大它、扭曲它,或者它根本就不存在。
營業收入根本作假(Fiction)的財報弊案,最後的下場離不開爆掉。作假的手法有很粗糙的,例如義大利帕馬食品(Parmalat)案中,與營收有關的入帳憑證,包括買賣契約和發票,都張冠李戴、移花接木。但大部份的假營收案都經過精心設計,用法律形式來形成煙幕。
假營收 多半精心設計
早期的弊案在營收灌水方面,大都安排可控制的所謂交易對手,例如海外子公司、關係人、甚至紙上公司、人頭公司…等等,營收膨脹應收款也膨帳,會計師查帳很容易發現這項疑點。所以,會計師和做假帳公司間的對決,就像棒球賽中的投手VS.打擊者,雙方球技都因對方刺激,而形成螺旋狀提昇。
後來就進入安排看似合理的法律形式,或利用市場上已存在的契約(原來的用途不在遮弊),使它看似合理。最典型的案例有兩大類。
美國前幾大電信公司包括Qwest、環球電信,和有名的能源公司Enron在2001年間盛行的所謂「物物交易」(Barter Trade),最初是由AA會計師事務所設計出來的,號稱能為電信公司解決營收不足的問題,是謂創意會計(Creative Ac-counting)。AA把狼和狽湊在一起,牠們都亟須彌補一個營收缺口(市場預期與事實的差距),不補缺口股價會大跌,CEO及有關人等日子肯定不好過。AA要狼與狽各拿出一項物件來進行交換,因此,雙方能在很愉快的情況下,各自平白多出一筆資產和營收。而且,雙方各執契約為憑,對外振振有辭,編出一個天邊彩霞故事來。AA後來被美國證營會勒令停業,在地球上,五大局面頓時變成四大。
餡一露 戲也就散場了
另外,簽約方式也可搞鬼,查帳會計師和銀行要注意了,許多弊案中的法律契約都有副約(附約)Side Agreement的影子。各懷鬼胎的兩方,不把契約一次簽完,非要簽出主約和副約來不可,此時,主、副約間條款裡暗藏玄機,最有名的弊案Qwest,曾和亞歷桑那大學簽訂一宗電信服務契約,也用主、副約形式,副約後來被人發現只有兩條文,第一條說是副約是主約的延長,效力等同。第二條則只短短幾字:「主約無效」。
國內著名的博達案則走假營收、假現金的路子,在檢察官的起訴書上,詳述公司利用海外虛假的銷貨對象,和國內協力廠商的交易記錄,無論在金流或物流方面,進、銷、存一體成形,假得像真的一樣(所有法律形式一樣不缺,包括繳稅、通關…等都真有其事),只不過,貨品是假,進貨是假,銷貨是假,因此,營收是假, EPS是假。財報雖一時炫爛,騙過許多人,時侯一到,自然玩不下去。餡一露,戲也就跟著散場了。
(作者是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2006/04/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