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3日 星期三

東元 全球化打造第二春

■ 張義宮
東元集團很早就跨出全球化、多角化步伐,雖然經歷陣痛期,不少事業卻造就東元的第二春。目前跨足高科技,也布局傳統產業,被喻為「兩棲企業」。
東元董事長黃茂雄日前應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邀請,以「東元全球化發展經驗」為題發表演說。他引述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指出,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經濟發展無國界,政府及國家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式微。
東元早在1969年就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開始南進,目前推動的是西進政策,並在美國、澳洲、日本、歐盟等地設立生產或行銷據點,完成全球化布局。
進軍海外以維繫成長
東元推動全球化策略,以市場面來看,主要著眼於是國內市場規模不足,一定要進軍海外才能維繫成長於不墜。台灣冷氣市場一年100萬台,大陸則有2,600萬台;台灣馬達市場只占全球市場的2.43%,北美市場高達36%、歐洲市場24%、大陸及日本合計35%。
以成本面來看東元全球化布局,是受到土地成本、工資及人才限制,不得不推動「西進策略」,在無錫、蘇州、南昌及東莞設廠,布局大陸及外銷市場。
此外,為排除關稅壁壘,避免邊陲化,東元同步進行「南向策略」,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及菲律賓設立生產據點。也在今年前往東歐斯洛伐克設立液晶電視組裝工廠,作為進入歐盟的前哨站,可節省14%關稅及可觀運費。
以技術面來看東元的全球化布局,是為了取得大型馬達的生產技術,東元併購美國西屋馬達,並成立全球研發中心。目前,東元馬達銷售量躋身全球前三大,並規劃向全球第一大目標邁進。
黃茂雄強調,東元全球化布局的行銷策略,不同公司採取不同的策略,靈活運用自有品牌與OEM代工。例如東元家電以TECO自有品牌為主,集團旗下的東友科技 (生產多功能事務機)、菱光科技(生產CIS)則以OEM為核心爭取訂單,菱光在CIS領域還是全球第一大。
依產品屬性區域行銷
產品屬性不同,區域不同也會有不同策略,東元的影音產品拓展亞洲市場(包括大陸)打自有品牌,在歐洲則以OEM為主。
東元的「joint brand name」行銷策略也運用的相當成功。例如東元當年併購西屋馬達之後,產品掛上TECO-Westinghouse的雙品牌。當時,台電標案為求安全、安心,都採購國際知名品牌的馬達,東元即使有好產品,也難以獲得台電青睞,但在併購西屋之後,有了TECO-Westing-house這個品牌的加持,得以進入台電的供應商之林。
此外,東元與日本生產機器人手臂馳名的Yaskawa合作,產品也以TECO Yaskawa行銷;東元與全球最大印鈔、IC智慧卡公司德國的G&D合資成立的東元捷德,以GD TECO品牌行銷全球,在完成2,300萬張IC健保卡之後,進一步爭取大陸等亞太地區IC卡的龐大業務。
人才是決勝關鍵
黃茂雄說,在積極部署全球化布局之下,人才的培育相當重要,雖然這是老掉牙的話題,公司必須有決心、投入時間去培養人才。
在產品差異性有限、市場可期下,人才成為決勝關鍵。東元成立六大事業集團,將同質性高的事業統一管理,各事業執行長負成敗之責,相互競爭、切磋,並以輪調方式,增加執行長閱歷。
面對韓系家電、資訊業者急起直追,黃茂雄坦誠指出,過去台灣家電業以國內市場為考量,引進日本技術、品牌、零組件,如此便可以滿足台灣家電市場的生態,過著安逸的日子,等到自由化之後,南韓、泰國、日本家電產品大舉入侵,才驚然發現仰賴他人技術、品牌不能生存,未推動全球化,是導致台灣業者失去競爭力的關鍵。
黃茂雄語重心長的表示:「資訊業者也投入液晶電視領域,在技術上家電與資訊 產業可以合作,結合雙方的優勢,才有機會對抗南韓業者。」他期許台灣家電業善用資訊產業的基礎,特別是液晶電視領域,才能和南韓家電產品相抗衡。
【2005/07/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