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2日 星期二

蓄積性人資管理 可提升組織績效

■ 韓志翔
面對高度不確定性與經濟環境丕變,台灣經濟發展已經碰到30年來的重大瓶頸。過去,代工製造、大量生產、過度集中於美國市場的發展模式,如今已經不適用,甚至造成台灣近年來經社問題不斷。例如,中國大陸崛起,產生巨大的磁吸效應,對亞洲新興開發國家經濟造成威脅,台灣自不能置身度外。
產業外移,已從過去勞力密集中小企業,變成高科技大企業。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加快登陸腳步,更遑論其他企業。這一波產業外移的趨勢,銳不可擋,也造成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突破5%大關,影響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發展深遠。
經濟成長 寄望創新驅動
在這個關鍵性時刻,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從過去「生產驅動」、「投資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朝向「創新驅動」邁進,以帶動下一波經濟復甦與成長。有識之士一致強調,創新所仰賴的知識經濟,是台灣不得不走的一條道路。藉由知識經濟的發展,帶動經濟的成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就業機會,才能有效解決失業問題,化解勞資糾紛,建立良性勞資關係。
然而,發展知識經濟需要配套措施。因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有賴知識工作者與知識機構從事知識分享,以及創新的意願與投入,良性的勞資關係有助於互信互惠的交流,促進知識的分享與創造。在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價值益形重要。開發這種價值與日俱增的無形資產,有賴企業內智慧資本的蓄積。
智慧資本包括關係資本(顧客、供應商、債權人、政府機構、其他利害關係者)、組織資本(創新與流程再造資本)以及人力資本。其中人力資本是智慧資本最根本的基礎,其他資本均須透過人力資本的高度開發與運用,才能發揮效益。個人及所屬的知識網絡,是知識擷取、分享、創造與加值的根源,是知識經濟的最基礎單元。因此,發展知識經濟的過程中,我國必須先建立能夠開發高度人力資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
累積人資 創造結構資本
我國目前需要何種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我們稱之為蓄積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顧名思義,蓄積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在於累積組織豐厚的人力資本,進而創造結構資本與財務資本。這個系統包括具有競爭力與激勵性的薪資制度、嚴謹的員工甄選制度、廣泛的訓練與發展制度、嚴格與發展性的績效管理制度、績效與能力導向的報酬制度及員工擁有制度、實務社群的建立與運作、組織學習的促進、勞工參與制度的推動、企業間人力資源網路的建立、企業間合作學習關係的開拓等。
國內外許多實證研究已經證實,蓄積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對組織績效有正面的提升效果,這對企圖從事組織轉型的企業而言,具有相當參考價值。
(作者是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than@nccu.edu.tw
【2005/07/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