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5日 星期三

異見 可能是益見

■ 石滋宜
在團體溝通當中,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聽自己愛聽或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意見,把異見當成是排斥或不喜歡這個人的理由,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組織領導者必須克服的盲點。
曾經遇到一位領導者,開會時他總是淊淊不絕,占用掉98%的時間,剩下的2%時間就問其他人「我說的對不對?」讓人不禁懷疑這是溝通會議還是一場演講。
我總是提醒領導者說服部屬前要懂得聽異見,即使是大家都認同的事情,也要鼓勵少數的異見發聲,讓異見不再和「罪惡感」、「黑五類」劃上等號,甚至成為組織學習的起點。在任何團體中,總會有人怕出錯,而選擇趨附主流意見,讓這個意見成為主導聲音,但這個大多數人選擇的意見真是最好的意見嗎?恐怕並非都是如此。
很多領導者都會說:「面對真實,就事論事。」只是有的領導者傾聽的不是別人的聲音,而是自己的聲音,「因為我是老闆,我永遠是對的!」對於真實是什麼?合不合理?往往疏於討論就草率認定,形成決策的偏見。
當然,在很多決策的過程中,並非每個異見都是對的,但有時異見可能是真正的益見。
老電影《十二怒漢》或可提供領導者一些反省。
影片描述一位少年被懷疑殺死他的父親;12個陪審員擠在法院狹小的地下室,其中11個人只花了5分鐘就作出了「有罪」的認定,8號陪審員戴維提出異見,他認為這樣做決定太武斷,要求重新討論。在夾雜著憤怒和咆哮的討論中,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出現戲劇性的改變,最後所有陪審員達成共識──無罪。
戴維所堅持的異見展現面對真實而誠實正直的一面,身為領導者,與屬下溝通時,別忘了傾聽異見的重要性。
(作者是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總裁學苑網站:http://www.ceolearning.org,黃祖強整理)
【2005/05/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