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經營視野》麻雀如何變鳳凰?

【經濟日報/黃河明】
全球化競爭,給國內企業帶來莫大的經營壓力,近來與一些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會談,他們都對利潤下滑、環境多變感到憂心。為了突破經營困境,許多企業啟動變革,積極轉型,或在委託設計製造(ODM)的基礎上發展自有品牌,或有意進行併購,或期望擴大全球市場布局。
不論採取哪種策略,組織是否能順利地執行的轉型策略?員工是否具備足夠的意願和能力?企業轉型讓組織和員工面臨升級的大考驗。
企業轉型風潮 舖天蓋地
這一波企業環境的劇變可歸因於兩項重大因素。首先是,全球化的快速演進,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就以反省性觀點,審視全球化的快速開展對美國企業工作模式的衝擊。作者佛里曼一再強調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將使許多工作移往工資低廉的地區,除中國大陸和印度已成為製造和營運委外的全球基地外,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興國家加入這場競逐。
另一個重大的變化,是網際網路勃興,使資訊流動快速,知識的移轉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這些都迫使企業必須快速轉型,才不會被淹沒於新世紀的競逐浪潮。台灣企業也不能自外於這股轉型風潮。
知識是創新的基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美國等一些先進國家就開始進入知識型社會。1962年,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者麥克拉普在「美國知識的產生與分配」的座談會中,就已經指出今天美國有更多的工人在處理符號,而不是物質。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則觀察到,當時美國企業僱用的知識工作者愈來愈多。知識工作者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以專業的知識作為工作技能的基礎,工作性質與動機,和以勞力為主的工人截然不同。現代管理學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是如何發揮組織裡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知識工作者不但具有完成工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運用知識作為創新的基礎。
創新的本質是運用新的方法完成一件工作,不論新產品研發、製程改善或讓顧客滿意等,都有無窮的機會創新。主管和員工如果透過有系統的學習,將會發現有許多內、外部知識可以協助公司創新。許多公司擅長於向顧客學習產品使用的知識,作為產品創新的構想。有一些公司常年贊助大學的研究,並且積極將研發成功的新技術商品化。
轉型 先檢視企業文化
文化是一個組織既存的價值體系和行事風格,經過長期的運作,許多企業都有明顯而根深柢固的文化。好的文化固然凝聚員工的向心力,激發員工工作熱情,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原有文化若不利於新時代需求,也可能成為企業變革的阻力。
在台灣,不少OEM業績優異的公司,由於代工利潤轉趨微薄,高層決議轉向自有品牌發展,但改變初期就會發現最大的阻力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公司內行之有年的習慣性思考。
OEM、ODM事業需要嚴格管理工廠的生產品質和交貨期限,並控制費用,因此主管大多是營運作業領域的好手。但是自有品牌需要了解市場需求,快速發展新產品,並且通曉行銷通路運作的事業經理。原有的主管若不願意帶動改變,徒有優異的策略也無法執行。
因此,公司要轉型成功,先要檢視企業文化:哪些文化必須加以修正?哪些則是需要建立?
提升戰力 陪育優秀團隊
組織轉型與創新的靈魂人物,毫無疑問就是企業的最高領導者,領導企業轉型就像引導暴風中船隻轉向一樣,需要有經驗、能力、智慧和膽識的船長掌舵。他更須仰賴一支合作無間的工作團隊,如何培育優秀的團隊是最高領導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所以企業經營者在領導企業轉型與創新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動有計畫的企業學習,以加速人才升級,進而達成轉型和創新的目標。
(作者是悅智全球顧問公司www.atelligent.com創辦人兼董事長)
【2006/10/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