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0日 星期二

管理省思》當心職場的蝴蝶效應

【經濟日報/吳鴻麟】
美國氣象學家羅倫玆在60年代初提出一篇論文,探討「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在氣象學界引起一陣譁然。
故事發生在1961年冬天,他如往常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溼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羅倫玆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後續變化,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續結果。
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速度不快,等待結果出來的時間,足夠讓他喝杯咖啡並和友人閒聊一陣。
一小時後,結果出來了,令他目瞪口呆,因為結果和原資訊相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越到後期,數據差異越大,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
但問題不在電腦,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
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在氣象預報中,稱為「蝴蝶效應」,意指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煽動翅膀,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可能導致遙遠的他方發生一場暴風雨。
我服務過二家公司,曾發生大規模的員工離職潮,究其背後因素,都是兩、三位在公司表現不錯、也很得部屬信賴的主管離職,但老闆及接任的主管,卻在公開場合批評這幾位離職主管,引發其他員工的恐慌。
先是中階主管擔心自己無法扛下離職主管的重擔而離職,接著是低階員工認為主管都對公司沒信心了,自己留在公司勢必也沒有發展。於是這股離職氣氛像傳染病般從一個部門散播到所有部門,不到半年,竟高達四分之一的員工離職。
這二波的離職潮危機處理,我都有參與。甲公司董事長指派我訪查離職員工,彙整離職原因及處理建議,供他參考。他及時修正自己的言詞,並向員工轉達塑造良好工作環境的意願。
乙公司董事長要我出面邀請已離職的十幾位部室級主管,由他作東餐敘,聽取各項建言,並承諾改善後全數復職。
從上述科學的論證及職場實際的案例,不難發現許多重大事故的產生,其實都是啟端於細微處,管理者應該明察秋毫,無論是政策的訂定、制度的執行或人員的管理等,必須縝密周延探討各種可能產生的效應,否則一旦災難性事件發生,再苦思補救之道,恐怕為時已晚。
【2006/10/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