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威爾許專欄》企業活著 都是為了股東啊…

【經濟日報/編譯 林聰毅】
日本崎玉縣的崛部智弘問:公司為誰存在?為誰經營?不從法律角度、而是從哲學來看?有人說公司屬於股東,有人認為屬於員工,還有人說是為了客戶而存在。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
公司為股東存在,就是這麼回事。
答:公司是為股東而存在,股東擁有公司、控制公司,就是這麼回事,也應該是這樣。你別誤解我們直率的答案,你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事實上,這個問題是正在進行中的企業所有權公共政策辯論的核心,也是最近大家經常提到的「發言權」問題。
發言權辯論是具爭議性的複雜議題。事實上,我們會聽到「政治正確警察」現在正加速轉動引擎,箇中原因是有極多活躍團體想取得公司政策的發言權。
例如,勞工領袖會告訴你,如果少了工會會員,企業就無法運作,但會員的薪酬遠低於公司主管。應該矯正這種不公平,讓工人分到更大的一杯羹。民選官員會談到企業對當地居民的傷害,如在交通、汙染、房價下跌等方面所造成的傷害;傷害造成時,社區不該獲得某些形式的賠償嗎?社會活躍人士主張有權有勢的企業有幫助弱勢的道德責任,企業不該尊重這種道德規範嗎?
沒錯!原則上都該如此。但問題是在許多爭取發言權的情況中(即使有合法構成要件),堂而皇之的發言背後經常隱藏一些議程,這些議程常與公司所做的事沒有關連。
無論企業的勞工措施如何,工會領袖總會難以免俗,抱怨公司,希望擴增會員人數,然後爭取自己和會員的待遇,因為勞資之間本就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戰爭。政客攻訐企業這個既大且富的敵人,可能是博取名聲與獲得廣大民眾支持的捷徑,即使這位既大且富的敵人正在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社區居民的所得。社會活躍人士經常鎖定企業,利用可能是最廉價的手段吸引公眾注意,並為其理想募款。媒體喜歡吵吵鬧鬧的股東會議,縱使只有一、兩名職業股東 鬧場。
所有議程繞著這些團體打轉,若經營者開始回應這些小股東的問題,場面將亂成一團,會議難以進行。但這不表示經營者不該聆聽這些團體的聲音,企業的存亡在於員工是否投入、客戶是否滿意,顯然經營者必須聽這兩種人的聲音,企業設在社區裡,必須扮演芳鄰。最後,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必須承擔公民責任。
資本主義(及其股東老闆)正好強化上述論點。因為資本主義的基礎是股東希望公司勝利成功、持續賺錢。持續賺錢正好帶來前面提到的結果:滿意的客戶、忙碌的員工,欣欣向榮的社區以及健康的社會。
股東權益擺前面,社會責任…再說吧。
現在,批評資本主義的人喜歡說,有些公司完全不遵守資本主義的大原則,經營階層想要使企業的報酬率極大化,因而壓榨員工的生命、催毀環境或犯下其他社會罪行,以便迅速獲得豐厚利潤。批評者說,更糟糕的是,許多公司支付公司主管高的荒唐的金額,快速創造短期獲利,甚至創造瑰麗的績效。批評者聲稱,貪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大缺陷。
近來出現另一種批評資本主義的聲浪,抨擊日漸盛行的股票短線交易。據說,這種股東主要是比較不關心企業長期成長與獲利的各種投資基金。
這些快速進出場的投資人不僅受到公司的譴責,近年來更成為爭論焦點:在給予股東投票權之前,是否該有一段清楚的持股期間。規定持股期間確實可以平息這方面的一些批評,但還是不免有議程導向的團體抱怨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有缺點,但也有優點,可使同一批懷有公開與隱藏目的的批評者聲音出現在市場和媒體上。不過聲音不是所有權,而是影響力。
結論是:無論從法律或哲學上解答,你的問題最後都導向同一個答案,就是一家公司的存在是服務那些選舉董事會的人,然後由董事會挑選管理階層經營這家公司,因此,公司是為了所有持有公司股份的人而存在。
(如果讀者有疑問想請威爾許夫婦解惑,請將意見寄到welch.edn@udngroup.com,本報會代為轉達。)
【2006/10/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