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8日 星期日

納戴利跨足批發股東喜憂兩極

■ 林聰毅
家庭補給站(Home Depot)執行長納戴利(Robert Nardelli)也許誤判投資人對他過高的薪酬的不滿,但他信心滿滿認為,DIY(自己動手做)零售商將可以安度一場房市衰退。
  納戴利1971年從西伊利諾大學畢業時,曾考慮要當美式足球教練,後來進入奇異公司(GE)擔任製造工程師,並上夜間部修MBA課程。
  30多年後,現任家庭補給站執行長的納戴利回顧說,在大學玩足球時,記分板會告訴你贏或輸,但在「商場上可沒有那麼黑白分明」。納戴利表示,他接掌這家全美第二大零售商的頭六年一直很成功,每年銷售成長80%,獲利增加一倍。
  但投資人現在不這麼認為,家庭補給站的成長率已落後規模較小的對手羅威(Lowe),股價節節下滑,比他上任時還低15%。同一期間羅威的股價漲了一倍。投資人蓄積的不滿情緒在最近幾個月爆發開來,矛頭指向納戴利的薪酬方案,過去六年他拿了近1.24億美元的薪酬,若包括股票選擇權在內則高達2.45 億美元,成為美國收入最豐的企業主管之一。
  股東活躍人士試圖在5月的股東年會挑戰納戴利的薪酬,三分之一有投票權的股東對納戴利的連任持保留態度,比例之高為類似案例所罕見。這種反對規模嚴重打擊納戴利的信譽,但他對反對股東的強硬態度,引發外界對他判斷力的質疑。
  股東活躍人士的砲火集中在納戴利的薪酬上,同時也反映對他領導公司策略的質疑。在羅威的營運重心仍擺在國內的DIY市場之際,家庭補給站卻往國際擴張,並跨足零售以外的領域。目前房屋修繕銷售面對美國房市降溫以及消費者信心下降的壓力,未來幾個月將是納戴利策略能否成功的考驗。
  自納戴利從共同創辦人馬可斯(Bernei Marcus)手中接掌家庭補給站後,一場變革悄悄展開,過去家庭補給站素以自由開放的企業精神著稱,各個商店幾乎是自治單位;藉由這種商業模式,家庭補給站成為美國史上成長最快的零售商,從1979年一家三層樓的新創公司,在2000年已成長為價值450億美元的連鎖店。不過但隨著公司規模日漸龐大,內部缺乏制度與控管,不利營運的因素逐漸浮現。
  納戴利出身以紀律管理見稱的奇異公司,理應是馴服家庭補給站「牛仔文化」的理想人選。他上任後的19個月期間,積極推動強勢管理風格,39名高階主管中有24人辭職或遭革職。起初,股東對引進專業主義感到振奮,在納戴利上任後六個月內,股價飆漲四成。但蜜月期很快結束,投資人開始擔心曾經帶動成長的零售技能開始喪失。
  納戴利的第二大變革是經營策略,以多角化經營跨足批發市場,供應建築和維修材料給商業客戶。批評者抱怨說,納戴利以奇異風格的交易取代了家庭補給站過去的自體成長。
  過去兩年來家庭補給站了60 億美元併購逾20家企業,包括營建材料商休斯用品公司(Hughes Supply),以及汙水工程系統材料供應商國家供水系統公司(National Waterworks)。這些批發部門已占總營收10%,納戴利預期在2010年以前將成長至20%。美國批發市場的規模有4,100億美元,為DIY市場的兩倍,而且高度分散,因此家庭補給站有機會主導整併。
  部分投資人對家庭補給站擴張批發市場的策略感到憂心,但分析師持較樂觀看法,認為這些新部門的強勁成長可望抵銷零售銷售的萎縮。然而,除非美國國內的零售市場保持強健,家庭補給站跨越地理區的擴張與分散市場的策略將徒勞無功。
(取材自金融時報)
【2006/10/0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