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專題:創新的生態體系-3M

茱蒂.艾絲翠恩(Judy Estrin)/JLABS, LLC執行長

編按:創新能成為賣點,企業文化的孕育,無疑地是要素,而這有賴於組織高層的強力支持,3M便利貼的問世,就是在鼓勵創新的文化中誕生,從意外的發現研究中,得到超乎預期的成果。

 要是沒有「便利貼」,我根本沒辦法追蹤日常生活之中該辦的事項。而便利貼問世的故事更是典型的例子,說明了一時意外的發現如何在創新生態體系各社群的合作無間之下,開發成為改造世界的產品。

 1968年,3M在明尼亞波里市(Minneapolis)的實驗室有位名為史班斯.席維爾(Spence Silver)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強化膠帶產品的黏性。他雖然沒有達成原來的研究目標,卻意外發現一種新的黏著物,可以附著在任何表面上,但也可以輕易撕下、重複使用。史班斯.席維爾其實大可繼續研究其他加強黏著力的辦法,但實驗室賦予研究人員相當程度的探索空間,而且他也想知道這項意外發現的發展潛力。

 接下來的五年,史班斯.席維爾為各種型態的膠水開發原型,並和其他同仁合作,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意外發現開發為成功的商品。有一天,3M產品開發部門一位名為亞提.福萊(Art Fry)的科學家因為放在讚美詩裡的書籤老是掉下來,氣餒之餘想起史班斯.席維爾發明的暫時性黏劑,他想知道能不能用這種黏劑製作書籤,不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撕下。

 史班斯.席維爾的意外發現和亞提.福萊的概念結合,後來就成為我們使用的便利貼,但這樣的過程並非不費吹灰之力。公司裡有許多抱持否定態度的人,在過程中總是說,「誰會花錢買這一小疊紙?」但亞提.福萊堅持不肯放棄,而且3M的領導階層也很支持。

 當便利貼在 1977年終於問世時,並未立刻獲得大眾接受。消費者起先無法想像這項產品對他們的生活有何用途,直到 3M決定各方免費贈送樣品之後,這個情況才有改觀。一旦人們發現這個小小的便利貼用途如此廣泛,想像力也跟著豐富起來。現在「便利貼」品牌發展出一系列的商品,適合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在工作場所、在家,以及在學校使用,甚至還有適合個人電腦的數位便利貼軟體,完全無須黏著劑。

 這些用途廣泛、色彩多樣的便利貼是創新生態體系蓬勃發展的成果:史班斯.席維爾發現新型態的黏膠、亞提.福萊腦力激盪出一系列的便利貼產品,以及直到現在還不斷發現新用途的消費者。3M的領導階層了解創新的基石,並為旗下才華洋溢、不屈不撓的員工,提供可以齊心協力的工作環境。(本文摘自《零距創新》,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出版,2009年3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