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人才培訓 三十六變

■ 陳珮馨
變革就像一場大風暴,過程艱辛飄搖,但同時也是企業調整腳步、重新整隊的絕佳時機。身為國內第一家銀行與證券「異業結合」的實例,建華金控一路走來不斷借力使力,組織活化及人才訓練更是不斷創新求變。
建華金控的人才培訓可以追溯到1992年成立的建華銀行(原華信銀行),只有十多年的建華銀行算是金融業的年輕小伙子,但在人才培訓制度上,卻相當熟捻自然、積極求新求變,2001年底合組建華金控以後,既有的人才培訓模式,更是全面推展到集團各子公司。
新人訓練營
活力十足的新人訓練營,十多年來從未間斷,是建華銀行歷史最悠久的大型活動。每一年,不管是有工作經驗的新行員、還是剛畢業的新人,全部都要外宿數天,透過各式各樣的團隊活動,協助新人融入企業文化。
不過,近年的新人營對象,轉為鎖定社會新鮮人。建華商業銀行人事處襄理李天中表示,營隊目的是透過體驗式學習,協助新人揮別「學生」心態,正式邁入工作角色,營隊期間,上至董事長、下至子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都會抽空到場和新人面對面互動。
三明治教學
營隊結束後,透過「三明治教學法」,也就是課堂學習和實習交替,加強新人的專業能力,曾經有一年,光是專業訓練就上了二個月。不過,訓練模式每一期都在調整,隨著事業擴展、新人需求急迫,去年訓練期只有三周,就迅速分發到各單位。
新人之外,建華銀行的主管培訓,也是每一年堅持舉辦的重要訓練。連辦八屆的主管訓練班,挑選科長級以上的中高階主管,每個月集中課程二天、為期一整年,這批主管約有二分之三有帶部屬,課程內容也著重於領導統御的能力。
並非所有主管都能參與培訓,到底如何決定人選,也是一段不斷摸索的過程。早期是上呈總經理勾選,金控第一屆後,改成由單位主管寫推薦函、公開舉辦面試徵選,沒想到面談耗費了三天,每一位表現都很精采,最後仍難以抉擇。於是,前二屆起,決定取消面談,改由事業群總經理自行指派。
主管訓練班的目的,是希望把主管視為第一批「種子」,充分發揮由上而下的影響力,中高階主管一旦認同培訓的重要,回到各單位部門後,自然也會支持部屬參與培訓。
基層主管培訓班也是行之有年,這些基層主管只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人有帶部屬,因此一半是管理課程,另一半則區分銀行和證券、分頭進行最基本的專業訓練,培訓時數也是為期一整年。
跨部門交流
不管是主管訓練班或是基層主管培訓班,都會透過固定分組,刻意安排跨部門的主管相互交流。尤其2005年初,建華金控進行組織改造,從過去以子公司為主的架構思維,轉為以事業群為主,跨子公司的人員交流更顯為重要。
2005年8月,建華金控正式和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合併,兩家截然不同的企業組織,忽然在一起工作,勢力要經過一陣相互調整的階段。因此,從今年3月開始,也透過體驗式的學習,從金控最高主管開始,分批進行團隊建立的訓練,依照事業群的劃分,依序伸展到個人金融、企業金融領域。
建華金控也安排「變革中創造機會」的課程,協助主管了解變革、進而懂得利用變革的機會,創造組織和個人的最大價值;同時,部分單位超過員額、員工勢必面臨轉任的問題,今年4月起,也同步推出兩梯課程,加強主管協助員工轉任的能力。
李天中表示,面對變革,主管的考量層次較廣、也較容易產生抗拒,如果從主管著手培訓,未來就更容易施展到基層的員工層面。
經過一年多來的組織改造,建華金控逐步打破公司壁壘,李天中隔壁,就坐著建華證券的訓練主管,任何事情都能隨時討論,到底一起合作、還是分頭進行?只要轉身交談幾句,初步構想就出來了。
【2006/04/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