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6日 星期四

創業迷思》你為什麼不創業?

■ 劉常勇
近年來,大專院校紛紛推動創業教育,並鼓勵學生參加創業競賽,不過最終投入創業行列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原因不外風險大、沒有資金、創業計畫說說可以但不能做、還沒有看到好機會、創業不是生涯目標、先累積工作經驗再說、沒有冒險犯難的性格……。
這些林林總總的答案,顯示台灣創業教育還未成熟,年輕人不但不瞭解創業的本質,也不具備創業管理的知識。
有人對創業做了這樣的詮釋:好比在岸邊看人游泳,花式、自由式、蛙式,任意悠游,好不自在,於是心生羨慕,也找一個池子躍身跳入,卻不幸發現誤入鱷魚池。這下子顧不得姿勢,為了求生,能游多快就游多快。如果幸運,不但能掙脫鱷魚池,也能精進泳技;但大部分人都不幸喪生。
創業路 充滿不確定性?
創業充滿不確定性,如果能夠教導年輕人如何分辨鱷魚池的技巧,並協助他們入池前,先練好游泳的基本功,將可大幅提升創業成功率,讓創業不再是高風險行為。
許多人對創業有一些迷思,如創業家膽識較大、具備特殊的人格特質,創業成功更需要幸運之神的眷顧。
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都是因為欠缺創業管理的知識,對於創業能力認識不足所致。藉由釐清這些誤解,可以瞭解學習創業管理的必要性。
創業家膽子比較大?
逃避風險是動物的本能,事實卻顯示,創業家勇於冒險犯難,因此有必要探討創業家對於風險的認知為何與一般人不同?為何創業家願意承擔風險?
研究指出,一個人之所以勇於冒險犯難,通常不是膽子比較大,而是因為具有降低風險的能力,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例如,一個人敢從事空中飛人表演,並非膽子大,而是由於經過長期訓練,擁有高超的技巧。
降低創業風險的方法,包括蒐集更多的市場資訊、強化自己的創業能力、發展綿密的人際網絡等。知識、資訊、能力、金錢會影響人們對於風險的認知,通常擁有愈多資源能力,風險認知能力較低。家族企業第二代由於承續上一代的資源,創業意願與風險承擔力因此較高。
創業家須有特殊人格特質?
大多數人認為創業家需要具備特殊條件,尤其坊間描述傑出創業家的傳記報導,經常會將創業家的人格特徵加以誇大渲染,以凸顯創業的傳奇浪漫。但針對創業家背景所做的一項大樣本調查,卻顯示不一樣的面貌。
研究發現,逾八成創業家認為自己的個性與智力並無顯著不同,而且創業不會影響家庭生活,創業過程也不盡然曲折離奇。他們大都在30歲到40歲創業,投入已經十分熟悉的行業。他們認為,創業的挑戰要比擔任專業經理人能獲得更多成就感,因此大都不後悔創業的抉擇,甚至還鼓勵子女也步上創業之路。
一位長期從事創業家特徵研究的學者指出:「我們花了十年時間想要定義創業家的人格特徵,但沒有成功。我們發現每位創業家因不同的動機與情境而創業,並經歷不同的創業歷程。
因此,我不認為能夠發現創業家共同具備的人格特質!」他下結論:「創業家的共同特徵就是採取創業行動,這是他們與非創業家唯一的明顯差別,也是辨別誰是創業家的最好方法。」
因此,創業家不能瞻前顧後,必須有鋌而走險的勇氣。觀察白手起家的創業家,大都有破 斧沈舟的心態,失敗大不了重新再來。
創業成功要靠機運?
傳統社會主張「寧為雞口,勿為牛後」,認為當小公司的老闆比大公司的職員風光。不過在今天的知識經濟環境下創業,情況已經改觀。創業者多半是學有所成的專業人士,他們追求的事業目標不只是當個小老闆。現代創業需要集結大量資金與人才,除了付出不低的機會成本,面對的風險也大增。因此,沒有充分準備就貿然創業,或是只想碰碰運氣,通常都會嘗到敗果。
創業失敗不但是個人損失,也要對團隊成員以及他們的家屬負起道義上的責任,更遑論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現代創業家不能有僥倖心理,必須擁有確保創業成功的資源能力,並在良好規劃準備下投入創業。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創業家所需要的策略性資源能力,並協助其發掘與辨識創業機會。
市場機會 人人平等
近古典平衡理論認為,市場機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要不要攫取機會,關鍵在於當事人。也就是說,當事人的創業精神決定創業機會的發掘與實現。
不具創業精神的人,不願承擔風險,沒有成為創業家的企圖,因此創業機會對他們來說不具意義。只要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機會必然唾手可得。心理學家進一步主張,控制欲、冒險精神、積極進取的個性,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業精神。因此創業家的人格特質,才是影響創業的關鍵因素。
不過,研究創業管理的學者大都比較認同奧地利學派的觀點。他們認為資訊不對稱,因此機會對於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不同的環境背景與知識能力,會讓每個人的看到不同的機會點,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不是天成的,機會環境比創業家的個性更重要,是創業機會塑造了創業家。
發掘機會 靠專業
此一學派認為,機會發掘不靠偶然與機遇,而是憑藉著創業家所擁有的知識能力(如專業知識、市場資訊蒐集與分析能力、資源取得能力、網絡關係、組織與團隊能力、規劃與執行能力等)。
面對全球化與快速變遷的環境,創新與創業精神成為個人與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面對創業抉擇,基於對創業的陌生與誤解,以及創業潛藏的巨大風險與不確定性,許多人始終徘徊於創業的池邊,遲遲不敢躍身而下。
他們除了擔心誤入鱷魚池,也不知如何在池中求生存。創業教育將可以協助人們發掘最適合自己的游泳池,同時教導他們如何在池中以精湛的泳技悠游前進,實現創業夢想!
(作者是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2006/04/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