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做決策從未來看現在

2007年,在國人滿心期待下,台灣高鐵正式上路,在旅運量、載客率還未達預期目標的當前,高鐵執行長歐晉德仍信心滿滿的要以放眼未來的營運視野,帶領高鐵前行。

強調以「未來視野」作為高鐵營運首要策略,是歐晉德工作多年所得的要領。

64歲的歐晉德,有著不同於一般工程師的人生經歷,曾參與、甚至主導許多國家重大建設。他笑說自己很幸運,年輕時赴美攻讀大地工程,歸國後,政府正需要這類人才,也因此,他有機會踏進國家重大工程領域。

高速旅運 發展生活新態度

從中山高速公路的設計,到桃園機場、台中港、北迴南迴鐵路、核能三廠等相關建設,到北宜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的整體建設計畫,以及台北地下化捷運工程等,到進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這些豐富的公共工程歷練,讓他深刻體悟:做工程的人,要有高瞻遠矚的未來視野。

他回憶,民國60年,政府決定建設中山高,當時國民年平均所得是296美元,中小型汽車只有5萬輛,加上軍用車、卡車等也才10萬輛左右。那時候許多人抨 擊:高速公路是服務有錢人的國家建設,甚有人指出,全程373公里的車道長度,即使所有用車從北排到南,一個車道也排不滿,竟然還規劃四個車道。甚至有建 設計畫報告指出,台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不應興建高速公路。

而今,台灣約有600多萬輛用車,一高車道數不敷使用,第二條高速公路早已通車。歐晉德說,當時能有建設高速公路的決心,就是因為站在未來30年的時間點上,回頭檢視現有可行方案,每個環節、每個階段,都用日後長遠的眼光,要求即將踏出的每一腳步。

「用未來的眼睛,看待目前的每個作為,才能做出縝密且有助日後發展的決策。」從一次次經歷養成的「從未來看現在」決策原則,歐晉德也運用到高鐵營運上。

因緣際會到高鐵服務之前,歐晉德曾任台北副市長,也曾服務過台北捷運。沒有興趣參與政治事務的他,幾經高鐵高層多次拜訪後,決定投入高鐵營運。歷經許多國家重大建設推行工作,他深信「高鐵絕對會是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

歐晉德認為,既然能為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就不應置身事外。所以,他接下經營棒子,從未來台灣的角度,帶領高鐵往前運轉。

1998年,政府啟動高鐵興建計畫。過程中歷經超乎預期的挑戰與困難,端賴來自23國的專業人員,以及4,000名員工的堅持和努力,八年後,台灣西部走廊實現了80分鐘串連起八個城市的旅運夢想。

歐晉德強調,高鐵代表的不僅只是速度;而是速度所帶來的現代生活新態度。

他表示,高鐵的出現,並不代表其他交通工具會被取代,相反地,「高鐵更應從服務主要客群的立場,提供與高鐵價值觀相符的安全、可靠與貼心服務。」歐晉德認 為,如果只是從營運或營收的觀點,設想高鐵的各種策略及服務活動,就落入以速度為主的發展格局,失去「提升台灣民眾生活品質、發展生活新態度」的意義。

不同運輸工具的速度與運能,能滿足不同的需求,高鐵期望將營運視野拉到未來,不僅提供高速旅運服務,更要讓高鐵成為台灣一日生活圈的交通依賴,讓旅客能夠當天北中南到處跑。

「公共工程的目的,在於提升人的尊嚴和生活品質。」專長公共工程的歐晉德,希望讓高鐵成為台灣西部的主要運輸工具,讓全島形成一日生活圈,提升生活品質,促進並平衡區域發展,實現他為高鐵和國人描繪的未來生活情景。

也因此在營運策略上,高鐵以滿足旅客安全與可靠的兩個基本要求,發展以客為尊的服務文化,透過經濟且有效率的維修能力,達到足以讓高鐵生存的最大營收。

為了未來的50年,高鐵都還能保持同樣的服務品質,歐晉德常提醒員工:「在此時,就要想到未來!」

投資未來 以質聚量奠基石

斥資培訓安全駕駛,就是高鐵預想未來的一個積極做法。高鐵現有120位有照駕駛,全部經過3,000小時線上駕駛測驗以及八個月的訓練,目前為止,已訓練14梯次,每梯次二人,其中不乏淘汰者。

歐晉德表示,預先投資未來所需人力,這些人現在雖然還年輕,但經過數十年後,與高鐵一同成長的他們,日積月累的精煉自我,優秀的服務表現將更根深柢固。

此外,高鐵目前的載客率仍未達營收目標。歐晉德還是秉持未來視野的經營策略,不求「等客滿再加開班次,免得增加成本浪費」的短視做法,而是「增加班次,吸 引乘客感受有高鐵的新生活形態」。他認為:「以質聚量,高鐵未來才能長遠經營。」高鐵現階段乘載率40%,仍處於虧損狀態。

或許是公共工程洗鍊了歐晉德的經營管理理念,他用建造高速公路時曾說過的一句話,形容他帶領高鐵茁壯的「未來觀」:「要想的,不是該不該有這條路,而是要怎麼把這條路做好!」因為要達到想像的未來,所以,高鐵現在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自我要求、穩健前進。

【2008/11/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