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專家評論》掌握維基經濟法則 掌握未來

【經濟日報╱林芬慧】
維基百科全書,可說是Web 2.0的代表網站之一。由塔斯卡等人著作的「維基經濟學」,近來成為媒體話題,書中提到維基百科帶來的「新集體協作」效應正改變公司與社會運用經濟能力,促成產業重大改變,重寫競爭規則。其原因可歸咎於開放、同儕生產、分享及全球行動四個創新法則。
法則一:開放
享譽國際多年的大英百科全書,經由學者專家嚴謹的編輯過程,才能把知識的條目定案,再開版印刷。因此當內容有誤時,需間隔數年資訊才能修正。維基百科經由網路、及集體協作的力量,錯誤能立刻修正,新的資訊也可即時補充,並能即時傳播。
法則二:同儕生產
相較於大英百科全書權威式的知識生產方式,維基百科打破階級、人人可參與,雖有些人會作惡意攻擊,但維基百科將編輯的條目分等級,鎖住內容完整以及易受惡意評論的條目,並設定權限。編輯資格則開放,沒有階級區別。
法則三:分享
傳統觀念認為,應該利用專利、版權,控制並保護自有的資料與創新。雖然現在依舊沒有人會放棄自己的潛在專利權,但分享基本的智慧財產的行動,反而能加速成長與創新。
法則四:全球行動
Wikipedia可成為全球風潮的一項重要原因是,網路帶來的社會習慣改變。網路加速訊息傳播,縮短時間差距,世界走向全球化,並打開新的全球合作平台。因此Wikipedia可號召全球志工在任何時間、地點貢獻其專長。
開放精神與知識條目的品質
維基百科的知識條目品質,一直受到質疑,甚至有些評論家將之比擬為公廁,眾人皆可使用。
然而,自由軟體社群也曾遭受類似的質疑。自由軟體社群以大教堂與露天市集,分別比喻大型商業軟體和自由軟體。
大型商業軟體的開發過程,如同歐洲的古典大教堂,都是經過周詳的規劃和嚴謹的開發或建造過程;但程式中總有層出不窮的小蟲(bug,為程式碼錯誤的代名詞),就好像隱身大教堂角落的蟑螂。自由軟體將程式碼完全公開,就如同露天市集的各樣貨品就攤開在眾人眼前,集眾人的力量共同除蟲,其程式的品質只會愈來愈好。
因此,維基百科秉持開放編輯的模式,由網友一起來監督和編輯。愈多人閱讀,便經過愈多檢驗,不正確或不妥當的知識條目便可即時更正。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維基百科的內容仍未能被列入法案或正式文件可引用的參考依據,學術著作也不接受引用自維基百科的知識條目;然而一般的網友,如果利用Google搜尋某項知識,經常可看到維基百科網站便列於第三或第四條搜尋結果。這表示,愈來愈多網友使用維基百科來尋找其所需要的知識。
此外,維基百科建立在網路的虛擬空間之中,卻能號召成千上萬散布於世界各地、素未謀面的志工,共同創造一個龐大的知識資料庫。善用網路社群的力量將是營利的商務網站,或是非營利網站的重要資源。
(作者是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2007/11/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