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7日 星期日

產學交流》個案教學 延燒企業界

■ 蔡翼擎
4月30日,周日一早,由長庚大學管理學院與救國團社會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經營管理與個案」研討會,在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開鑼。從外觀上便能判別參加者兩種不同的身分:一是學院派,包括發表專題講座的學者及長庚管院研究所師生;一是企業界人士,近半是中小企業老闆或經理人。
這是救國團社會研究院與長庚管院聯合向中小企業推展個案運動的第一步。救國團總團部主任林垚表示,中小企業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學習資源取得又處於劣勢,個案研討正是中小企業全方位學習經營管理的良好工具。救國團社會研究院計劃與大學學院策略聯盟,向中小企業推展個案研討。
台塑經驗 社會公共財
目前雙方的合作方式是,長庚管院教授以長庚研發的個案作為教材,訓練救國團社會研究院的「種子教師」,再由種子教師向中小企業界開課。雙方預期,經由救國團覆蓋全台灣的網絡,可以快速將個案的真實經驗分享中小企業。
第一次研討會等於向中小企業宣導的誓師大會,雙方排出「大卡司」,救國團社會研究院院長李鍾桂、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都出席坐鎮;而端出的「菜肴」,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管院院長李天生專題講座,外加兩場經營管理專題講座及一場倫理與經營管理專題研討,每位參加的中小企業人士僅酌收300元,算是「俗擱大碗」的知識饗宴。
長庚管院院長吳壽山表示,這樁合作案完全未著眼於經濟利益,因為長庚大學董事長王永慶先生認為,長庚管院以台塑集團經驗為基礎所研發的個案,應該是社會的「公共財」,他希望公開台塑集團的經營管理決策過程,讓中小企業參考學習。
早在哈佛大學來亞洲推展個案研討前,就有國內企業就近向各商管學院要求代訓經理人,雖然各商管學院都有企家班或學分班等社會教育課程,但為不同階層經理人及個別企業量身訂做的課程仍十分少見。各商管學院早已注意到這股社會需求,一直思考如何將學術資源適當移植企業界。
哈佛來亞洲推動個案運動之後,學院與企業供需雙方的眼光便自然移轉到個案上,因為哈佛獨霸全球的競爭優勢,便是建立在個案教學的「有效性」上。
本土個案 待精煉量產
事實上,基於學術競爭與創造自主財源的雙重考量,國內商管學院早已注意到個案教學對企業會有「外溢效果」,除了經由MBA或EMBA帶入企業界外,還可以仿傚哈佛的商業化做法,將個案教學商品化、模組化,銷售給企業界。
尤其,公私立大學屬性不同,私立大學資源分配或財務來源,皆可在老闆的策略性思維下大開大閤。但公立大學財源固定,欲有突破性作為往往須先考慮資金的分配,具有「自償性」的開創性作為,才能持續對社會有貢獻,考慮以個案教育企業經理人,便須考慮成本效益問題。
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溫肇東指出,哈佛MBA學生每年學費3萬多美元,事實上是虧本生意;哈佛真正賺錢的是「賣個案」與企業主管課程。後者是哈佛設計的短期課程,以個案教學法針對一個特定領域,在一周內密集教學,每天可上二至三個個案,一周下來,約上十多個個案。
個案教學 商品化可期
個案自成單元,容易模組化、可針對企業特定需求進行快速組合,不論是策略管理、公司治理、財務管理、全球運籌管理還是中小企業管理,可量身打造不同的套裝服務,適合各種產業、各種規模企業使用。溫肇東估計,哈佛一周課程每人收費7,000美元,一年至少有5,000人次,就有3,500萬美元入帳,十分可觀。
現階段欲將個案商品化嘉惠於企業界,最大的問題是本土個案還待量產及精煉,吳壽山表示,長庚以哈佛方式開發的58個個案,還須經由學院內教學與企業實際運用來調整,估計需時三至四年。
溫肇東指出,如果商管學院還是用哈佛個案來教育經理人,那無異於另類代工模式。
不過,商管學者預料「個案教學」成為國內商管學院企業化經營的學術產品,已是指日可待!
【2006/05/0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