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6日 星期一

學者觀點》幫服務加點科學元素

■ 陳雅蘭
台灣向來以製造業見長,近年來,服務業就業人口和產值逐漸擴增,未來應嘗試做更多跨領域的元素整合,服務業做研發、製造業做服務,拓展更大的空間。
美國壬色列理工大學(RPI)教授博格(Daniel Berg)日前在政大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的「服務業的科技創新管理」專題演講中指出,無論從就業人口或經濟產值的角度觀察,服務業都已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以就業人口而言,服務業比重1940年代起一路上升,2000年已超過80%,現在仍成長中。相對的,美國製造業在1960年達到高峰後一路下滑,隨著生產作業外包比重日增,到2000年,製造業的就業人口占比只剩約14%。大陸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也從1980年的13.1%上升到26.4%,在上海、北京更超過五成,顯示這是全球趨勢。
多面向認識服務業
隨著服務業在現代社會扮演的角色漸趨重要,企業界嘗試以更多面向和角度去認識服務業,加入更多「科學」元素,例如花旗銀行導入研發技術,用科學方法開發新金融產品,甚至IBM、奇異等製造業導入服務元素,已轉型成以服務為主的公司。
IBM過去被稱為藍色電腦巨人,現在主要收入卻來自服務部門,他們進駐各客戶的公司,提供更多軟體及客製化服務。IBM為了繼續耕耘科技服務業,今年更和學界合開「服務科學」(Services Sciences,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SSME)課程,將服務看成一種科學和工程學,希望整合更多不同領域的知識。
博格認為,服務業和製造業最大的不同是「異質性」,服務業產品的製造和消費同步發生,產品的優劣經常取決難以標準化的流程,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產品,這和工廠裡標準化產出的產品大不相同。
人文與科技元素整合
以IBM開設的服務科學為例,希望以科學的角度來審視服務業,培養服務產業具有管理、人文和技術三大綜合能力的人才。IT技術將成為服務科學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技術仍應符合服務業期待,這門課被視為人文與科技元素的跨領域整合平台。
以旅遊服務業來說,消費者向航空公司訂機票,若能透過技術整合,同時安排好飯店、租車等「整個服務包裹」,服務品質便能提升;又如美國最大連鎖通路Wal-Mart,利用電腦系統記錄每種商品的出廠量、庫存地、存量,也記錄顧客的每個消費行為,更能精準地掌握庫存和流程,不至於缺貨或造成過高庫存。
目前美國多家大學已開設服務科學課程,包括博格任教的壬色列理工大學、加州大學巴爾克利分校、史丹佛大學、西北大學、亞利桑納州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近期IBM也和英國牛津大學等商學院代表會面,商討引進服務科學。
台灣經濟產值約有74%來自服務業,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卻只有58%,落差相當大,和其他國家的情況不同。博格認為,這道「鴻溝」值得台灣產官學界思索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
博格強調,台灣過去是製造大國,但現在不能只定位在「製造專家」,應把自己視為服務提供者,將服務業的成功要素注入製造業的流程中。這也是近來台灣興起的「製造服務業」。
他表示,台灣應該以發展製造服務業為榮,並且專注這個領域,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持續改進,例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建立智財權、專注改善系統與組織、重視社會和認知科學、盡量重複使用資產、創造價值極大化等。
博格形容研發也是一種「選擇權」。不論是科技業、製造業或服務業,都應該要有「研發」的機制,做為企業創新的平台,以制度化的方式產出創意,這樣才能保有企業對未來的選擇權,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維持活力和競爭力。
【2006/01/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