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淺談資訊系統之策略性角色

電子商務時報  何羚瑋
2005/10/17
科技,顛覆了世界的法則!當社會、企業,與經濟始終停留在連續性改變的軌道上,科技變革卻以等比級數的速度前進,突破式的改變造成典範的移轉,也對企業經營造成衝擊。突飛猛進的資訊科技對企業而言是福是禍呢?如何善用這個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強大威力呢?就由資訊系統的「策略性角色」談起吧。
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確認為人類帶來許多便利。無論個人、組織,或企業,無不急切跟隨它的腳步,深怕一不留神,便被遠抛在後。資訊科技化繁為簡的功力,更對企業管理有相當大的助益,近年來企業電子化(e-business)蔚為風潮,導入資訊系統,建立電子化企業,成為時下企業管理的熱門議題。琳瑯滿目的資訊系統盤踞專業經理人的腦袋,SCM、ERP、CRM、POS…等等資訊系統,更是讓企業主不禁掂掂荷包。
「資訊系統」是企業組織中負責資訊收集、儲存與傳播的體系,藉此以輔助企業之決策、控制、領導以及溝通協調等內部運作功能。資訊系統藉由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與輸出(output)的機制,轉化資料為有用的資訊。90年代中期之前,資訊系統是用以改善企業競爭力,多半是以科技、交易,或企業流程為中心的資訊系統。時至今日,科技改變企業經營的環境,過去的經營法則不再適用,新產業、新經營模式不斷出現,資訊系統也改以客戶為中心,隨外部環境不同而調整企業內部,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優先。資訊系統的定位不再只是資訊管理的工具,整合範圍也從企業內部延伸至企業外部,進而成為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的資訊平台。漸漸地,資訊系統開始從事企業資源分配,或開發市場的工作,亦即是資訊系統的策略性角色。
本文所談論的「策略性資訊系統」是指一個長期導向、對市場佔有率或獲利有高度影響,甚至能改變企業競爭基礎的資訊系統。簡而言之,該資訊系統應支援策略性目標,或與策略匹配(fit)。例如以採成本領導策略的台塑集團,便建構專屬的台塑採購網,善用電子市集的優勢,有效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協調成本。又例如重視產品創新與技術研發的HP,則導入知識管理系統,企圖將企業的智慧資本轉化為創新能力。導入資訊系統,消極面能增進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積極面則能創造企業競爭力,改變同業間的競爭基礎。
在提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我們也應重視產業的競爭力。資訊科技造就跨企業的整合的競合,全球化促使跨國界的競爭,以台日韓三國面板產業的競爭為例,已非奇美電子SONY,或三星等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三個企業背後供應鏈管理的競賽,即是子系統與子系統間的競爭。在產業具有競爭優勢的前提之下,才能談及企業競爭力。正因如此,策略性資訊系統,可進一步可以搭配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五力分析。由顧客、供應商、現有競爭者、潛在競爭者與替代品五個角度分析企業個體在產業環境中的態勢,以策略性層次的視野考量資訊系統的需求,方能真正發揮資訊系統的策略性價值。
企業經營的終極目標,始終是獲利最大化。縱使不同的資訊系統,具有不同的功能與效益,但仍應以增加市場占有率、提高獲利能力為導入資訊系統的最高原則。如同Jim Collins在《從A到A+,Good to Great》書中指出,「除非你(經理人)知道與公司發展密切相關的是哪些科技,否則,你沒有辦法好好運用科技」。聰明的企業主知道,運用適合的資訊科技,發揮其策略性價值,將有機會拿下新遊戲規則的制定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