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0日 星期五

瑞士洛桑院長羅倫吉:政府 向民間學習

■ 記者黃正凱/台北報導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院長彼得‧羅倫吉(Peter Lorange)指出,台灣企業競爭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政府效能差強人意,僵化的官僚體制是元兇,建議政府應向民間學習。羅倫吉認為,以台灣般彈丸之地能有今天的經濟成相當不容易,企業若能走向品牌之路,更能提升未來競爭力。
羅倫吉應工商協進會之邀,昨(19)日來台進行半日旋風式訪問,並擔任工商協進會國際論壇主講人,他在會前接受本報專訪,針對今年洛桑管理學院發布的2005年世界競爭力報告,評析影響各國競爭力排行因素,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你怎麼看台灣整體國家競爭力?
答:根據我們上周發布的2005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在60個受評比經濟體中排名11,比去年進步一名。若以企業效能、政府效能、基礎建設及經濟表現四大評比項目來看,台灣在企業效能表現最傑出,排名竄升到第六名。
如果對照台灣企業表現,這樣好成績不足為奇,包括半導體、筆記電腦和電視螢幕等科技產業,台灣企業在世界舞台,都有舉足輕重地位。不過,在政府效能上,台灣只排名19,是四個項目中排名最差的。
問:台灣政府效能排行名次不佳,原因何在?
答:除了企業經理人對政治穩定度沒信心,僵化的官僚體制是政府效能無法明顯提升的主因。同樣是亞洲小經濟體,香港和新加坡在政府效能項目上,明顯優於台灣,也讓整體名次分列二、三名。
有人可能認為,香港曾受英國殖民,政府效能自然較高,我倒不認為這是受誰殖民的問題,而是政府「態度」的問題。如果現在是一個消費者至上的「買方時代」,台灣政府有沒有把納稅人當作消費者好好服務,深入了解民眾的需求是什麼呢?
其實不只台灣有這種政府權力過大的情形,日本、韓國也是,所以他們的排名都不出色。我認為,亞洲國家應該屏除「大政府」心態,減少干預,好好學習民間企業。
問:可是日本不是信誓旦旦要改革嗎?
答:日本改革呼聲高,但是進度緩慢。除了金融改革有一點點的成效,包括農業、運輸等方面,沒看到什麼進展。
韓國也有同樣的情形,基礎建設效率遠不如中國大陸,我在韓國最受不了的就是塞車問題(笑)。現在全球只注意韓國的三星電子或LG等大企業的光芒,卻沒看到光芒以外的陰影。
同樣的道理,「金磚四國」的話題熱到不行,其中某些國家或許具有成長性,但這二年原物料走大多頭,景氣循環高峰一過,一切都會正常化。
問:台灣企業效率在今年的評比大出風頭,但為什麼在管理實務(Management Practice )細項上,得分不高?
答:台灣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既缺乏、又不重視國際管理經驗,過度重視國內管理,不利跟上全球化的腳步。不少人還誤以為片面接受美國觀點,就是全球化。此外,台灣科技產業多停留在代工階段,如果能走向品牌之路,台灣的企業會更具競爭力。問題是,台灣在品牌建立上,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反觀杜拜這樣一個不產油的小國,具備國際化思維的人才相當多,政府財政穩健,又擅長品牌行銷,這樣的典範值得台灣學習。
問:政治穩定度也是拖累台灣競爭力排行主因,台灣如何擺脫這樣的宿命?
答:哈!就像你說的,既然已經是「宿命」,當然很難擺脫,台灣就位在中國大陸這樣一個強權旁,除非地理板塊挪移,不然,很難改變,這不只是台灣有的問題,日本和中國周邊東南亞國家,都有這樣的不確定因子存在,只是台灣嚴重了點。如果要提高名次,台灣只好往其他項目多加油。
問:稅制和國家競爭力有關嗎?台灣稅制常被譏為「劫貧濟富」,如何在社會正義和經濟發展求取平衡?
答:稅制和國家競爭力的關係,要看政府課重稅的對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一套機制,可以讓經濟發展又對百姓公平,但可以確定的一個原則就是:保障創意產業!
【2005/05/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