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0日 星期五

名家論壇》上升的亞洲板塊 台灣機會點何在?

■ 蔡翼擎
全球經濟版圖開始變動,21世紀亞洲國家將快速興起,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推動亞洲經濟稱霸世界。然而在上升的亞洲板塊中,台灣的機會點何在?是否能維持目前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或掌握亞洲崛起的良機,順勢更上層樓?
最近,「金磚四國」廣受矚目,這幾個新興經濟體的快速成長,使「21世紀是亞洲世紀」的預言提早實現。「稱霸世界必先稱霸亞洲」已是兵家根本策略;但天下誰屬仍在未定之天,天下雜誌日前邀請ICQ主持人雷倩、跨國公司亞太區總裁錢為禮、交大管科所教授朱博湧為台灣企業獻策,共謀贏的策略。
錢為禮指出,以2004年經濟指標比較,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1兆6,01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七或第六,與美國的11兆7,500億美元相距甚遠,僅及七分之一;但若從平價購買力(PPP)來看,中國大陸6兆9,130億美元,美國11兆1,750億美元,雙方差距不到一倍。
PPP又稱「麥當勞指數」,指的是實質購買力,可用來觀察一國的實質經濟活動。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成長與美國相較,在這麼短的時間能達到美國平價購買力一半的水準,可看出中國大陸的經濟爆發力甚強。雷倩認為,中國帶動亞洲板塊的上升趨勢業已確立,台灣企業必須掌握的重點是「機會點在那?」
找出成長的驅動力
朱博湧認為,台灣企業要辨認機會點,必須先認識清楚印度、中國大陸等亞洲新崛起的國家,並思考高度經濟成長背後的管理意涵何在?
他指出,生產活動的特性是會往成本低的地方走。中國大陸已是世界工廠,以低廉成本磁吸各國人才及資金;而印度獨樹一幟,以管理軟體技術取勝。台灣企業必須在這幾個經濟體的高成長背後,找出他們成長的驅動力,放出自己已不具競爭優勢的生產活動,因應整個分工趨勢,早點往附加價值高的地方轉移。
事實上,2000年後,世界經濟局勢有更明顯的改變。雷倩認為,以前全球經濟是西方國家掛帥,把亞洲國家當裝配廠;但現今局勢已大不相同。
以中國大陸為例,2000年之前,以世界工廠起家;但2000年後,中國大陸搖身一變,不但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
亞洲崛起,促使各國必須以「亞洲優先」來思考企業發展策略,也顯示「稱霸亞洲」是21世紀企業的帝王術,雄霸亞洲才能稱霸世界。
全球分工 做自己想做的
從巨觀的角度,大家的願景都相同;若從微觀角度,台灣有無稱霸亞洲的機會?
朱博湧提醒國內企業家,「連日本都沒辦法把生產活動留在日本」,台灣企業如何在生產因素快速移動中掌握「自己想要的」與「自己不想要的」?答案就在必須確實體認:在全球分工的趨勢下,不是整合就是被整合。
他認為,施振榮提出的「微笑曲線」仍是企業擘劃新戰略的導航圖。台灣企業唯有往微笑曲線右邊的品牌、通路走;或是往微笑曲線左邊的研發、設計走,提高附加價值,才能和金磚四國拉大距離,保持領先。
策略性整合 搶攻制高點
錢為禮認為,企業在微笑曲線兩端高附加價值的品牌、通路、研發、設計比高下,更須以系統整合創造難以超越的優勢。
系統整合含有策略思考在內,蘊藏許多難以模仿的內隱知識。朱博湧強調,這就是台灣企業賴以勝出的競爭優勢「知識不對稱」,亦即獨具而能與時俱進的知識,才是台灣企業在亞洲世紀稱霸亞洲的最大優勢。金磚四國能用的是過去式的複製模式,而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不可能一成不變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更何況,複製模式往往只是形似而神不似。
舉例來說,對中國大陸市場,台灣企業就有「知識不對稱」的競爭優勢。台商對中國大陸市場獨具諸多內隱性知識,如瞭解大陸應收帳款的處理方法,也比較能掌握大陸的零售通路……。
不過,即使是已成典範的全球最佳實務,也須因地因時制宜。錢為禮舉可口可樂為例,可口可樂只從商業角度來看市場,在任何市場從不缺席,進入市場後就大力降低成本,因為他們相信在成本的基礎上永遠會有競爭優勢。
朱博湧則舉福斯汽車為例,福斯採取合資的進入策略,而且很早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因而占有先進者優勢,過去11年大陸一直是福斯最賺錢的市場,但這幾年已遭遇強勁競爭,顯示,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佳實務也應修正。
善用知識不對稱優勢
「亞洲優先」的策略要求,也是東亞企業掌握亞洲崛起契機的一大優勢。許多外資企業在前一波中國大陸熱中鎩羽而歸,原因便在他們以單一的商業模式,套用到文化與思維大不相同的亞洲地區。
對於中國大陸市場,台灣企業擁有文化所產生的「知識不對稱」,雷倩認為,此種文化優勢領先技術相互加乘的效果,使得台灣企業在大陸市場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6到18個月不等的領先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識不對稱的優勢不會永遠存在,知識缺口會隨市場開放及資訊透明度提高而拉近。
就某些產業來看,南韓已有領先的跡象。南韓近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許多資訊科技產品加入人文思考,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錢為禮指出,與亞洲許多國家相同,儒家思想也是南韓文化的基礎之一,因此,加入文化創新的南韓產品若能在國內暢銷,行銷亞洲市場就能無往不利,這也是文化差距的知識不對稱效果。
比如南韓手機業者推出的「粉餅機」,在南韓主攻高消費族群,在亞洲也成功打入這個市場區隔。
朱博湧表示,此種源自漢文化的市場知識不對稱,正是西方企業的弱點。像Nokia就很難想像亞洲消費者會喜歡用甩的手機,此種南韓手機業者的創新在海內外市場都甚受歡迎。「這是第一次,全球製造業者都必須傾聽亞洲的聲音!」
面對未來,台灣應整合原有的製造能力、先進製程、研發能力等競爭優勢;再善用知識不對稱的優勢,加入文化創意思維,拉高產品附加價值並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則在變動中的亞洲與全球經濟,台灣企業必將更具影響力。
【2005/05/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