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桑穆爾森專欄/預期心理 左右通縮通膨

【聯合報╱桑穆爾森】

如果欲使令人困惑的當前通膨或通縮之辯產生意義,我們不妨回顧二次大戰後的局面。在龐大的政治壓力下,杜魯門總統取消薪資和物價管制措施,戰時受到壓抑的薪資與物價隨即出現爆炸性成長。汽車、鋼鐵工人與其他勞動階級紛紛要求提高薪資。1946與47年,消費者物價分別上漲8.5%及14.4%。

最具啟發性的是,物價接著就趨穩了,薪資與物價並未出現類似1960與70年代的持續大幅增長。誠然,1948年底至翌年的溫和衰退有助於抑制物價的增幅,通膨消退的主要原因卻是,人們不預期它會繼續。他們曾經歷物價下跌的大蕭條時期。除戰爭時期之外,美國的物價通常相當穩定。

於今可以記取的教訓是:心理很重要。經濟學家口中的「預期心理」足以影響勞工、經理人、投資人的行為。如果擔心通膨,他們的行為往往恰足以引發通膨。反之亦然;1940年代末的例子可以為證。往事可充當時下辯論的背景。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是否可能為更高的通膨埋下伏筆? 又或者這種政策足以預防通縮,使經濟衰退得免更加嚴重?

這些疑問源自聯準會為支撐經濟所從事的各項努力。它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幾近於零;在民間放貸機構縮手觀望時,提供貸款。為降低長期利率,聯準會矢言買進總額1.25兆美元的二房擔保抵押證券,以及3000億美元的長期公債。這些措施史無前例。

擔心通膨的人說,的確如此。一旦經濟復甦,寬鬆的資金與信用將助長通膨。成本低廉的貸款將導致物價節節上漲,薪資可能隨之。低利率將鼓勵消費,不利儲蓄。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經濟學者梅爾哲表示,聯準會將承受來自國會、行政當局與企業界的壓力,務必使利率不再提高。龐大的預算赤字將導致白宮與國會全力壓低借貸成本。通膨的預期心理由此產生。

擔心通縮的人說,這是胡扯。通膨主要肇因於過多的需求追逐太少的供應。今天的局面正好相反。高失業率與企業產能停滯(閒置的工廠、辦公室、關閉的礦坑)阻礙薪資與物價的上漲。如果聯準會不維持成本低廉的信用,需求萎縮可能導致物價與薪資急遽下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通縮而不是通膨才是當前顯而易見的危機。」

似乎無法證明這兩種見解都對,但是也可能。克魯曼指出,通膨的壓力幾乎不存在。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大致穩定。上個月的美國失業率來到9.4%。一項調查顯示,52%的企業已經凍結或裁減薪資。通用汽車破產只是企業產能過剩的指標之一。摩根大通經濟學者拉普頓與韓斯利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產能過剩是舉世皆然的現象。通膨的預期心理很淡薄。

這使聯準會握有轉寰空間。預期心理很重要;通膨不會立即出現。即使梅爾哲也如此認為。

即使如此,梅爾哲的警告仍然切題。聯準會曾經多次操作擴張政策過甚,以致引發通膨的預期心理。1960及70年代,通膨因為需求過度及典型的薪資─物價上漲而出現。如今,危機可能因為匯率與商品價格而出現。對於通膨的恐懼心理可能導致包括石油、金屬等在內的商品價格上漲,相對導致美元貶值。如此一來,進口成本勢必增加,使國內生產者得以提高價格。一旦通膨的因素俱全,高通膨及失業可能並存,最後形成人人畏懼的「滯脹」。1977年,通膨與失業率各約7%。

數據顯示,通縮的危機正逐漸消失中。聯準會未來可能必須提高利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並曾矢言全力遏止高通膨。問題是,他的承諾能否有效安撫市場?

否定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任期將於明年元月屆滿。歐巴馬總統相中的任何替補人選可能聽命於白宮,因此最好要求柏南克留任,以釋眾疑。這麼做不足以解決通縮─通膨的辯論,但至少可以剔除一個不必要的不確定因素。 (作者Robert J. Samuelson是新聞周刊專欄作家/陳世欽摘譯)

【2009/06/10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