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0日 星期六

歐洲家族企業祖產保不住

■ 劉煥彥
法國泰廷爵家族(Taittinger)七年前擊退有意收購旗下事業的美國華爾街併購業者,不過上個月卻決定把先人在70年前創辦的香檳酒與旅館事業喜達屋資本集團(Starwood Capital Group)賣給外人。這不但結束了泰廷爵家族數十年來控制的家族事業所有權,並說明了歐洲歷史悠久的家族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
歐洲近幾年出現許多因素使家族保有企業控制權愈形困難,全球競爭與歐洲統一貨幣,也使家族企業面臨擴大規模的壓力。部份歐洲家族為了在金融市場籌資,必須釋出手中持股並接受一般投資人監督。其他家族則選擇或被迫賣掉手上的企業。
以泰廷爵家族為例,與比利時企業大亨佛萊爾(Albert Frere)之間的股東協議即將到期,是促使其決定賣出喜達屋集團的原因之一。另外法國的財富稅與家族內各派系的利益各不相同,也是導致最後出脫家族事業的因素。
保有家族企業在美國比較不是問題,因為當地企業多已上市,並儘早把管理工作交給專業經理人,而且美國的創業文化比較興盛,意味著老式家族企業占全美經濟活動的比例較低。
歐洲由於創業風險較高,經濟政策對於促進市場發展又不太有利,企業界因而有許多號稱數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歷史的家族企業。法國大企業中四分之一是家族企業,美國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一。
此外,歐洲經濟整合進一步深化,連同六年前創立的歐洲單一貨幣,都使得歐洲家族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不但更加競爭而且資本密集性更高。而諸如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力量的崛起,也改變了歐洲各國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
歐洲企業家族與泰廷爵家族一樣,發現越來越難維持家族企業的傳統。法國老牌投資銀行業者拉薩德公司(Lazard)元老大衛魏爾(Michel David-Weill),由於無法找到家族接班人,今年決定賣掉手上持股,把所有權轉給華爾街併購界聞人華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
皮耶-克里斯欽‧泰廷爵(Pierre-Christian Taittinger)是泰廷爵家族企業已故創辦人的八位子女之一。他說:「法國的政治與經濟,長久以來都有利於家族企業,但這些日子政府偏好大企業,個別企業的成功已不再那麼重要。」
不過儘管如此,歐洲仍有不少家族成功保住企業控制權,像德國寬特家族(Quandt)現在就握有寶馬汽車公司(BMW )46.6%股權。
法國米其林家族(Michelin)透過有限合夥關係,控制了米其林這家知名輪胎製造商達140年,儘管目前該公司半數以上股票早已在巴黎證券市場交易。同樣是法國的希卡家族,目前仍控制全球第三大蒸餾酒業者培諾希卡(Pernod Ricard)公司,雖然持股比例不到12%。(取材自道瓊社)
【2005/08/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