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5日 星期二

觀點分享》追求卓越 改寫規則

■ 吳昇奇
時值1992年,沃爾瑪百貨(Wal-Mart)創辦人山姆‧沃爾頓去世,沃爾瑪已經成長為年營業額438億美元的大型企業,當時我人在紐約,巿內完全看不到一家沃爾瑪商店,對一個應有盡有的大都會而言,這的確與眾不同。
沃爾瑪從草創初期,就迥異於同業的經營方式,迴避大都會僅是其一。事實上,沃爾瑪從事的並不是新創事業,而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易行為—買與賣,更重要的是,早在沃爾瑪崛起之前,有太多比它更大、更成功的企業。然而,時至今日,卻是由沃爾瑪坐上全球最大企業的寶座,並名列美國《財星雜誌》全球最受推崇公司,連年高居第一、第二,箇中原因當然值得探討。
「沃爾瑪王朝」這本書正好詳實記載了這個企業帝國40年來的發展,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初期創業文化對這家企業的深遠影響。沃爾瑪創辦人不僅是很好的社會文化觀察者,更成功地將企業經營與社會文化融合,鎖定中產階級顧客、迴避激戰的都會區,專心經營選定地域及客層的需求,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作法。
沃爾瑪的三項基本信仰是尊重個人、服務顧客與追求卓越,這不僅是我所認同的理念,更是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客戶是讓企業存活的養分,理應投注最多時間來服務他們;員工是服務客戶的主力,必須獲得充分支援。
追求卓越,是沃爾瑪另一個值得效法之處。它反應在淋離盡致的成本控制之道,落實了「天天平價」的訴求;但另一方面,又能適時針對所需,花所當花。舉例來說,山姆‧沃爾頓力求精簡總部辦公室,避免衍生出虛浮的官僚體系;但相對地,沃爾瑪在IT及物流運籌的投資,領先同業,形成以後檯作業支援前端成長的動力。
書中提及沃爾瑪的十大法則,在很多人眼中或許是老生常談,但沃爾瑪因為有付諸行動的執行力,而有亮麗的成績。像是第十條「逆流而上,另闢蹊徑,不墨守成規」,就讓我想起「哈佛商業評論」最近談到的「藍海(Blue Sea)」策略,相較於在既有的巿場激烈競爭,不如另闢戰場,沃爾瑪以鄉村包圍城巿的策略,可說是藍海策略的代表作。
從美國起家的沃爾瑪,不僅選沒人看好的地點開店,連出了美國,走向國際化,也或多或少延續這項策略,例如在中國大陸、印度等對折扣商店毫無概念的新興巿場佈點。
沃爾瑪的成功之所以吸引人,不只因為它清楚地傳達並傳承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以企業文化為基礎進行變革,達到追求卓越的目標。不過,在沃爾瑪成功的背後,我們更應該注意到一個隱然成形的趨勢,也就是企業帝國所扮演的標準制訂者角色。
沃爾瑪要求供應商配合導入RFID技術,曾經喧騰一時,但這只是年營業額逾2,500億美元的零售帝國,著手制訂產業遊戲規則的起點,巧的是,這些規則很多都與IT有直接關係。由沃爾瑪所欽點的IT標準,如RFID的實施雖有很多問題尚待克服,但以沃爾瑪的影響力,很可能讓RFID成為零售流通業的標準,最後甚至連企業應用程式如供應鏈系統,都必須走向內建RFID機制的配合作法。
這本書不是在教人怎麼經營零售業,而是讓人瞭解山姆‧沃爾頓與沃爾瑪的熱情及執著,台灣人做生意向來喜歡一窩蜂,若能從書中領悟沃爾瑪企業經營的精隨,追求卓越,搶先出擊,壓縮競爭者的空間,或許就能另闢戰場,打造另一個傳奇。
(作者是美商甲骨文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2005/03/1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