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3日 星期日

管理話題》精實生產的先決要件

■ 楊望遠
美國產學界十多年前曾組團到日本考察,主要研究為何日本車能打遍世界,並以研究報告結論出版《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一書,雖然引起一陣學習仿傚的漣漪,但因入門困難,熱度消退後,又被其他時髦典範取代。
有趣的是,近年來運動鞋名牌愛迪達(20年前曾是世界第一,後被耐吉取代),大力要求ODM廠商推行精實生產,並納入評比,淘汰績效低落者。更有趣的是,耐吉也開始要求代工廠商導入,並打算以十年時間來落實這套制度。
精實生產究竟有何魅力或魔力,竟受運動鞋業兩大巨頭青睞?還是又搞行銷噱頭?汽車業的作法也可以移植到鞋業嗎?這套制度真能讓愛迪達重新奪回第一寶座嗎?否則耐吉為何如臨大敵般跟進呢?一連串的問號也抵不過什麼是精實生產?如何做才能有效推動?
其實,精實生產與豐田式的即時生產(Just in Time)大同小異,將整個生產過程中,因安排及執行所產生的不均衡損失、資源錯置與浪費,透過各種改善、安排、管控、資訊連線共享、建構中衛體系、發展供應鏈等,完全消除或降至最低,有如將油脂、肥肉、雜肉剔除,只存精肉。
然而,有太多的變化及異常,也有許多不確定及不可抗力因素,使得計畫的執行往往身不由己,必須增加前置時間及安全存量,或彈性預備資源,以確保目標達成。問題是,供過於求、競爭白熱化之際,客戶的要求幾乎到了「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嚴苛地步,誰做不到,就面臨淘汰。於是,精實生產變成不歸路。
不過,日本汽車業花了20年打基礎,才有往後的成果,其他企業又豈是一朝一夕可得。要確實推動精實生產,須先做好幾項基礎建設:
1.進行動作分析、方法改善,消除錯誤、不經濟、不需要的動作;
2.建立正確作業標準;
3.訂出科學的標準工時;
4.平衡生產線及製造流程,徹底解決不熟練、不良重工、機故停工、缺料待工、規格變更、插單改單等問題;
5.進行作業及流程分析,大幅消除異常及失控,使簡化並加速;
6.建構中衛發展體系,並緊密結合;
7.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連線;
8. 不斷提升產品及生產技術,如易製化設計、快速換模。
以上皆是老生常談,但執行程度決定成敗,並無投機取巧的偏門。
【2005/03/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