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趨勢觀察》本土個案運動 大步向前走

【經濟日報╱蔡翼擎】
銀幕上,趨勢科技總經理張明正解析公司的發展策略:「8萬隻病毒,一隻抓不到就掛了!病毒從何而來?以什麼面貌出現?如何拆解?趨勢科技抓病毒抓了十幾年,每個環節都知道。」「我們研定策略,考量產業鏈、競爭情勢、核心能力、消費者行為等四個面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core competence,這是別人做不到,我們做得到;或是策略中最重要的compo-nent,別人沒有,而我們有的!」
在他十多分鐘的現身說法後,燈光亮起,負責帶動個案研討的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EMBA執行長李吉仁準時下結語:「core competence需要長時間累積,很難一下子建立,趨勢科技的core competence太強了;另一方面,他們選擇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外部資源來因應市場變動,保有高度的彈性。」「這個個案如果用SWOT或波特的五力分析,討論到後來會碰到瓶頸,我建議用Value Net來帶領討論。」
個案討論會結束後,來自全國各大學的教師及研究生每人拿著厚厚一本個案集,魚貫走出台大管院冠德講堂,一位女教師忍不住感嘆:「教得真好!我覺得收穫頗大的。這個活動很有意義,這是台大第一次對外開放嗎?」
10月27、28日,由李吉仁主持的國科會「商管產學個案研究與發展計畫」研究團隊,以「掌握關鍵決策」為主題舉行「2007台灣管理個案發表會」。台大管院無償提供國際會議廳及兩間哈佛式的標準個案教室玉山廳、冠德講堂,全力贊助個案運動的推廣。在聲光兼俱的最新簡報科技設備烘托下,李吉仁領導的跨校研發團隊精銳盡出,以兩年來長期研究與訓練所淬煉的精湛教學功力,完美呈現團隊苦心研發的本土企業個案,掀起現場參與者對本土個案的熱情。
國科會扮推手
不久前,由政大商學院會計系教授吳安妮帶領的另一個國科會跨校研發團隊,也舉行成果發表會,提出第一年的研發成果。
這兩個國科會研究團隊已成功的把65個台灣企業經驗研發成教學個案,為建立本土個案教學與研究的平台打下根基。
面對這些豐碩成果,應邀到台大的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廖炳惠,在個案企業頒獎典禮上許下諾言:「未來五年,國科會將作更大規模、更深遠的推動!」
2005年哈佛商學院來亞洲推動其獨步全球的個案教學法,立即在亞洲獲得很大的回響,各大學紛紛派出教師赴美取經,導入個案教學與研究方法。但李吉仁、吳安妮等國內學者認為,要深化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個案教學,關鍵在有無具國際水準的本土企業個案,因此爭取國科會計畫來推動本土的個案運動。
2005年國科會先投入資源協助台大李吉仁主持的本土個案發展計畫;2006年再投入資源協助政大吳安妮主持的個案教學與研究的整合計畫。這兩個計畫不但跨校組織研究團隊,並相互觀摩與學習,吳安妮表示,「這也是商管學界共生成長的一個成功實例。」
台大李吉仁主持的計畫兩年已研發40個個案,政大吳安妮第一年也研發了25個個案。李吉仁表示,第一階段除了建立量的規模,也初步形成社群;下一階段將從使用者回饋的角度來追求個案影響的擴散,打造堅實的本土個案交換平台。
打造交換平台
本土個案運動推動二年,帶頭的學者親眼目睹個案教學對商管教育深遠的質變影響,李吉仁頗有感觸:「個案教學讓學生曝露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告訴他們,真實的社會就是這個樣子!這對教育是很大的衝擊。」以前,學生等著老師「教」,遇到問題,他們也只急著「算答案」而非「思考」。個案教學對大學教師也帶來衝擊,「偏頗的評估制度建立偏頗的學者,個案教學讓大家認知『平衡式的學術養成』之必要性。」
吳安妮觀察到的是產學兩邊的深遠影響,「沒本土,就不生根!」她表示,本土個案建立了相互學習的機制,既活化台灣產業界的知識,也讓學術界的研究找到攸關性,認知到台灣管理的重要特殊性。
國科會認同學者推動本土個案發展的精神,也肯定本土個案在商管教育及產學合作上的影響。廖炳惠表示,推動本土個案的學者大可以將心力投入擔任企業顧問,賺取豐碩的所得,他們卻願意為推動本土個案犧牲,尤其令人感動的是「他們得到了企業的信任,讓企業經營者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他認為本土個案研發運動,為產學合作跨出一大步,雙方由互信、對話,找出共同方向。
深化產學合作
廖炳惠指出,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應該要有論述能力」,像Google、微軟可以從管理去深化知識、技術、人類生活,找到未來的發展模式,減輕人類的負擔。他認為,台灣比南韓和新加坡民主、靈活,也沒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只要整合社會、人文、產業資源並找到板塊切入,「未來三到五年,台灣必須站到重要的位置上!」
國科會將委由李吉仁及吳安妮以五年的時間架構提出前瞻性的計畫,擴大本土個案發展運動的參與層面,納入不同領域的人才、不同層面的議題,例如選舉、新移民、當代中國的研究。廖炳惠表示,經濟必須與人文結合,才能激發創意、找到出路。
另一方面,國科會已檢討「SCI、SSCI等期刊論文發表導向」的學術激勵制度。廖炳惠指出,近年政府極力鼓勵學術研究,表面看來似乎成效不錯,理工學院的國際論文發表量排名全世界第18,但被引用的次數卻很低,排名第108名。另根據統計,我國給予教授研發的學術獎金是新加坡的1.5倍,但新加坡發表的研究,被國際學術社群引用或正式列入教科書的量,是我們的五倍。這些數據都是警訊,值得檢討。
以往國科會的傑出獎只頒給傑出的學術論文,現已決定設置固定名額給產業傑出貢獻者;另一方面,國科會也將研究啟動另一項重大革命的可行性,將個案研發等實務性的研究績效,導入教師升等及獎勵的評估體系。
顯然,在國科會更積極投入下,本土個案運動可能進入新的境界,由商管領域結合人文研究,跨入區域整合,政府有關單位也將致力體制改革,釋放產學合作的能量。
【2007/11/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