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三部曲 幫好點子找銀子

【經濟日報╱鄭秋霜】
文化創意產業崛起,創投業者莫不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但對創投業者來說,如何評估文創業者的價值,是一門困難的新功課。「當創投遇到文創」,必須化解雙方不同遊戲規則的矛盾處,才能攜手共創未來。
匯宏顧問董事長、匯揚創投總經理楊子江日前在「台北市文化創意產業化研討會」中指出,創意不等於「隨意」,文創業者至少須具備財報資料透明、經營團隊整齊等條件,才能獲得創投業者的青睞。
楊子江曾任職財政部及中華開發,擁有投資文創產業的豐富實務經驗。在財政部任職時,他還兼任行政院開發基金執行秘書,負責推動文創產業,開發基金甚至賦與他「一年就要投資十家公司」的重任;吊詭的是,雖然政策如此的支持,文創工作者卻始終覺得政府做的不夠。這中間的問題出在哪裡?
楊子江說,產業的發展,如果沒有金融業做後盾,不是一定不會成功,而是一定會很辛苦。在政府、金融業及創投業者金援下,半導體、光電等產業已成為台灣的驕傲;「目前,資金方面不是問題,政策也支持,而且相對於科技業,文創業需要的資金非常少,但為什麼文創產業還起不來?」
楊子江分析文創業者要獲得金援,必須做到:
財務要透明
很多文創企業由家族成員或私人股東合創,一定要有資產負債表,財務一定要透明,否則外部資金不敢投入。
經營團隊要整齊
文創業者常有靠創意就可以走遍天下的自傲,楊子江認為,經營團隊不是很整齊,也會影響文創企業的發展。
楊子江說,高科技產業剛起步時也有類似情形,經營者認為只要技術好就可以生存;但在公司日益壯大後,他們不得不正視經營管理、資金調度的重要性。他強調:「一個人固然可以創造效益,但講到企業經營就要靠一個團隊,不是一、兩個創意人可以做的。」
資金需求符合預期
楊子江也指出,創投業者挹注資金,不會一次給齊,而是分階段挹注;同樣的,政府有10億元預算,通常是寧可給十家公司各1億元,也不願只給一家公司10億元,而且每個產業都是這個模式。
文創業者通常希望創投業者一次給足資金,以便推動計畫,但這有違創投業者的慣例。
此外,文創業者如果無法預估未來兩、三年的營運狀況,無法反映在現金流量或財務報表上,很難協助創投業者 做投資決定。
楊子江強調,經營者要有這樣的信心:「你先給我一部分的錢,兩年後,我一定會讓你再投資我」。台灣高科技業者也是一步步增資,資金並非一次到位,這有助業者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及奮鬥意志。
不過,微型樂團創意總監王韻指出,對文創公司而言,有時候引進資金不見得最重要,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相關單位的了解和重視,因為他們的產品和傳統產業截然不同,如果投資者不思考其中的差異性,還是套用傳統的遊戲規則,可能就無法促成雙方的合作。
不願具名的文創業者也透露,曾有創投業者表達投資意願,但詢問對方打算怎麼投資時,對方答說:「我們當然就是給你錢啊!」
這位業者表示,雖然他們是小公司,但有自己的發展步調,公司比較期待投資者可以帶進經營管理策略或開拓國際通路等專長,因此,合作案最後破局。
也有文創業者對創投資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為文創公司資本額普遍偏低,創投業者很容易就可以買下公司過半或近半股權,並非文創業者所樂見。
此外,創投公司喜歡以投資效益、財務數字來評估投資案,文創業者認為不見得適用於文創產業紮根期,因為文創企業很難一起步就有獲利。
要化解這些歧見,有賴雙方進一步了解、尊重及適應彼此的遊戲規則,如此,台灣創投業與文創業才可能成為最佳拍檔。(系列完)
【2007/11/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