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聆聽大師》管理模式 如何跟上時代?

【經濟日報╱摘錄自11月號《遠見雜誌》】
被《經濟學人》雜誌稱譽為「世界一流策略大師」的哈默爾(Gary Hamel),在新書《管理大未來》中大膽主張:到了21世紀,管理這門學問已經有點「不敷使用」,它跟不上本世紀許多重要變化的原因,並不在「發展得不夠完備」,而是舊管理學中的許多根本信念已經動搖,需要被重新思考強調。《遠見》特別越洋專訪哈默爾,一探大師思維──到底為什麼管理學此刻有重新檢討的必要?為什麼有極待創新的危機?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問:請簡介你在《管理大未來》這本新書中的幾個主要論點?
答:我們當前所運用的管理工具、技術,大多是19世紀時所發明,沿用至今。因此,我們需要「管理的創新」。但我發現,管理創新面臨三項難題的挑戰:
第一個難題在於如何建立一個能跟上時代變遷、能即時因應變遷的企業組織。現在,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企業管理策略的生命周期也同樣縮短。然而這麼多年來,企業管理卻始終停留在協助企業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陳腔濫調、無所創新。管理變得只側重「執行運作」,卻忽視了「調整適應」。
第二個難題在於世界不僅變化迅速,競爭也加劇。以往,貿易障礙、資本門檻、技術專利及通路壟斷對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保護,但這些因素目前都日漸式微。因此企業想維持營收成長、確保獲利空間,只有仰賴比對手搶先一步達成創新。然而,我們現有的管理模式,卻都不利於企業創新。
強調自主 發揚人性光明面
第三個難題是,知識已經成為商品,產業間的競合往往取決於知識的流通、交換。企業可以從全球各地雇用最聰明的員工,但重要的是,企業如何讓人力資本每天都能創造新的價值與產能。要達到這目的,不是只讓員工每天很有紀律地準時上工,更要讓他們每天都能帶著熱情與想像力進來工作。此外,新世代的年輕人陸續加入職場,也促使企業管理必須急速創新。
他們成長於網路時代,知道真正引人矚目的是「意見品質」,而不是證照、學歷、職位,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有多大的影響力。我認為網路帶來豐富的意見市場,提供寬廣的創新空間。
問:你提到「管理2.0」的未來管理模式,認為應該充分讓員工自主管理。但人性也有懶惰、不誠信、不願負責等負面特質,該如何自主管理?
答:這可以分成兩方面來說。首先,我認同人性確實有些負面特質,像懶惰、想走捷徑等。但更值得重視的是人性的光明面特質,例如喜歡嘗試新事物、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爭取更好的成就、擔負一家的生計等。
當企業組織愈來愈龐大、管理層級愈來愈複雜,我們設計了一大套評量績效的方法,卻少有人去重視員工有什麼創新、有什麼遠大抱負。如果人們被剝奪了實現理念、展現抱負的機會,他們也難有機會為企業做出貢獻。於是,被界定為「懶惰」的員工,也將必然多得滿街都是了。
我同意人性中確實有偷懶的特質存在,但我也肯定人性有積極奮鬥的一面。對於那些因循守舊、束縛人性實現自我的企業組織來說,如何挖掘人性中的正面特質,並以此發展出有效的管理策略,這勢必帶來一波新挑戰。
同時運用管制與創意
不論在哪一領域,創新總是聚焦在於如何突破現有的局限、如何克服棘手的商業交易難題。未來,管理創新的一項挑戰,是如何同時靈活運用管制與創意,找出一條可行的路徑來妥善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而一個重要的思考重點,在於要把「什麼(what)」和「如何(how)」區分開來。
對一個企業體來說,毫無疑問地,紀律、執行力都是最重要的「what」。但問題在於「how」。
要創新管理模式,我們可以不再硬性規定工作的程序,強制員工按表操課。我們可以轉而設計一套公開、公平的評量辦法,讓員工可以免除過多的束縛,熱情地投入工作並發揮創意,但卻又能讓大家知道每個人的表現如何,從而達成某種程度的約束。
只要能確保績效衡量指標和工作酬勞相連結,公司制度清楚而透明,我不認為還需要太多的管理。
我在書中提到巴西的Semco公司,他們並沒有什麼繁複的工作規定或指南,完全自主管理。如員工出差,沒有人會規定要怎麼做、怎麼去、住哪裡等,費用根本沒有上限。當員工結束出差回到公司,即使吃了大餐、坐了商務艙,只要交出差開支表,公司就會支付費用。
不過,公司會把開支表公布在所屬的部門或單位,讓同事都能一目了然你做了什麼事、花了多少錢等。這種管理方法,不僅使人性有較多的空間來自由發揮創意或才能,也同時巧妙地約束著員工,促使他們不忘自律。
(本文摘錄自 11月號《遠見雜誌》)
【2007/11/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