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葛老的功過是非…

■ 殷乃平
書名:葛林斯班的騙局
作者:拉斐.巴特拉
出版:經濟新潮社
20年來,他掌握美國金融樞紐,影響力無遠弗屆,美國經歷多次危機,均賴他穩住陣腳,甚至力挽狂瀾,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有人卻獨持異議……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叱吒風雲,在世界金融圈中,獨領風騷,聲望之高,幾無他人可以比擬。有人戲言,葛林斯班打一個噴嚏,全球金融市場都會感冒。
他掌握美國金融樞紐,影響力無遠弗屆,20年來,美國金融市場波濤洶湧,經歷多次危機,均賴葛林斯班穩住陣腳,甚至力挽狂瀾,使美國不致陷入未知的風險。
他對媒體模稜兩可的機智回答,造成各方不同的猜測,最後常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貨幣政策在他的手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某一知名國際媒體曾將美鈔上印的「吾等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 改為「吾等信仰葛林斯班」(In Greenspan We Trust),以示華爾街對葛老的景仰。諸般種種,均顯示葛林斯班功高蓋世的事蹟。
但是讚譽再高,也不表示葛林斯班就是一個完人。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本書獨持異議,深入討論葛林斯班各種政策主張背後的內涵及其深遠的影響。
美經濟問題 未根本解決
書中指出葛老種種反社會公平、人民均富的政策與言行,檢討他擔任Fed主席所採取貨幣政策所產生的不良後果,批評極為犀利。雖然部分內容稍有過猶不及之嫌,但仍值得一讀。
1987年,葛林斯班被任命為Fed主席,立即面臨考驗──政府預算赤字高掛,國債超過2兆美元;貿易逆差成長,美元不斷貶值,整體經濟極為脆弱。同年10月股市崩盤,全靠葛林斯班高明的政策度過難關。他的聲望登時如日中天。
但是本書作者指出,從凱因斯的經濟理論來看,美國經濟只是不斷地用政府發行的公債,加上低利率所激發的民間債務,來彌補生產力過剩、過多投資,與貿易逆差所產生的缺口,根本的問題並未解決。
因之產生的工資缺口日益擴大,失業問題自然更加嚴重。以舉債維持經濟體的供需均衡,使得股權報酬增高,股市熱絡,進而促使泡沫經濟的出現。當工資落後生產力愈多,同時,股市獲利漲幅又超過GDP與生產力的增幅時,投機泡沫的破滅便難以倖免。
為激勵美國經濟與解決美國財政問題,在雷根總統的供給面經濟學理論之下,葛林斯班提出降低高所得者與企業的所得稅,提供投資租稅優惠等措施,以從供給面增加生產,增加就業,降低通貨膨脹壓力;同時,以貨幣政策穩定物價,增加需求,以促進經濟成長。
而對因減稅帶來的財政壓力,則從社會安全制度的改革著手,一方面提高社會安全稅(如同我國的勞退按薪資比例提列的制度),另一方面修法將社會安全稅包括在總預算之中,以社會安全基金的盈餘,來彌補因減稅造成的預算不足。
劫貧濟富的稅負策略?
如果從社會正義與財政的角度來分析,此舉實際上是增加窮人與中產階級的薪資稅負,來彌補對富人租稅減免所造成的財政缺口,本書作者亦從租稅垂直公平的立場,對葛氏大加韃伐。
回頭看看台灣當前的財經政策,兩者有頗多雷同之處,譬如近日的財政與稅制改革,調高營業稅稅率、取消軍人與國中國小教師的免稅、降低贈與稅與遺產稅(另一說為廢止遺產稅)等,加上勞退新制與健保雙漲,均是減低富人稅,增課窮人稅的做法。當然,稅改中有最低稅負制,目的在使那些合法節稅與避稅,以至於不必納稅的富人,承受一定的最低稅負。
但在我國稅制中,富人規避稅負的法律漏洞眾多,無法都納入課徵最低稅負之中,譬如成立基金會以避稅,或以假外資回國投資者等,均防不勝防。在這種情形下,最低稅負制的效果將極其有限,最後可能只是點綴課徵窮人稅的事實而已。
葛老功過未定論
再看我國財政赤字累積的國債,名目債務已達新台幣3.8兆元,依國際貨幣基金定義的負債則逾11兆元,雖然我國尚未出現貿易逆差,但是鉅額債務以及利率水準偏低,都成為促使股權利潤成長超過生產力成長與GDP成長,成為泡沫經濟溫床的一個主因。
美國的經濟問題日久自然浮現。事實上,2004年11月19日葛林斯班在歐盟銀行議會簡短的演講中,便指出美國當前累積的貿易赤字實際上是外國對美國的債務請求權,一旦外國對持有美元的胃口消退,美元就會陷入危機,美國經濟也就會因之而崩潰。
如何減低美國的雙赤字?成為一大挑戰。這番話觸動國際金融市場美元一連串貶值,建築在美元之上的整個國際金融體制架構搖搖欲墜。
這個美國過去一直延宕不敢碰觸的巨大經濟難題,赫然就出現在眼前,葛林斯班看到它的來臨,在他卸任之前,是否能面對這麼巨大的挑戰?還是將燙手山芋丟給後手來解決?
這場最後一役的成敗,不但涉及到葛林斯班個人一生的聲譽,同時也是美國經濟能否度過險關的一個關鍵。因此,對葛林斯班本人的功過尚未達到蓋棺論定時。(作者是政大金融系教授,本文為推薦序)
【2005/11/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