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8日 星期一

技巧篇》善用表情 傳達訊息更容易

多數人透過聲調、表情及肢體語言,來了解別人在說些什麼。不要懷疑,表情語言,可能比實際的話語更清楚地傳達訊息。

非口語溝通的權威艾伯特‧梅拉賓(Albert Mehrabian)博士指出,面對面溝通是由文字、音調及肢體語言三大部分所構成。文字傳達的重要性只占7%;音調占了38%;肢體語言卻占了55%。 想要傳達訊息、談判或爭論中占上風,需要用「眼睛」去做溝通,並且要小心自己對他人所送出的訊息。

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夠管理情緒,並善用它們。下一步是了解並辨識他人的情緒,以便有效管理彼此之間的關係,並達成互動。與其他人說話前,積極或消極的肢體語言,帶來的結果完全不同。積極性的肢體語言可帶來正面效應,包括:

1.向前坐或靠向說話的人。

2.如果不是坐著的話,就站直。

3.兩手放在背後,呈稍息姿勢。

4.張大雙眼。

5.使用生動的手勢。

但消極的動作帶來的是負面效應,包括:

1.避開目光的接觸。

2.把身體轉向出口處。

3.常常看時間。

4.雙手在胸前交叉。

5.伸手抓脖子的背面。

6.低頭向下看。

沒有好好地管理這些情緒,就會導致溝通不良。情緒透過非語言的溝通來表達。如果別人在你一開始談話時,就感到有趣且願意回應,但卻又很快的分心,你就必須改變說話的方式,以拉回他們的注意力。

除非你天生就會說話,在輪到自己說話之前,先想想究竟要說些什麼,並且選擇適合聽眾的詞彙。練習時,大聲地說出來,並且想像你正在對朋友說話。

急著說話常常是溝通的阻礙,因為說話的重點會在蜂擁而至的句子中消失不見,造成對方轉移注意力。盡可能不要為了避免沉默尷尬而滔滔不絕的談話,或者只是為了說話而說話。

可以運用認同(Acknowledge)、橋樑(Bridge)、傳播(Communicate)等技巧來架構談話的內容,有條不紊地表達,逐次練習,就可以能說善道。

溝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然而這並不保證在過程中,大家會達成共識。工作場合總會有某種程度的衝突。良性的意見交流,或充滿對立的情況,這兩者間的不同就是有效地溝通。如果能善用有效溝通,衝突會具有建設性、團結人心、並有助於達成共識或產生認同感。

(本文摘錄自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3天速成!有效溝通》)

【2008/01/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