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強化組織戰力 從人力資產布局

【經濟日報╱陳珮馨】
身在迅速滾動時代,企業必須加緊步伐,打造完整的人才培訓計畫,打好人才基本功夫,才能迎向新挑戰。
去年底,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群調查全球400位人資長,公布「全球人力資產研究報告」,探討企業如何增強團隊工作績效,提升全球作戰力,從中也可一窺人資管理的新趨勢。
1. 高適應性的工作力
全球趨勢轉瞬即逝,過去一套人事制度用十年,現在二、三年就過時了,必須大翻修。面對動盪的內外環境,企業急著尋找更有彈性、更高適應性的員工,這也是全球人資長普遍認為的增強團隊績效第一大關鍵。
偏偏好人才難求,調查顯示只有14%的受訪企業有自信,擁有能克服挑戰的員工。企業要培養高適應性人才,可以朝三大方向努力。首先是預測未來的技能需求,事先看到「下一步」,才能著手建立正式的執行流程;其次,要懂得把專業人士擺在正確的位子,尤其新興市場急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直線上升,更要適時尋求科技協助,做好人才配置;最後,提升組織的合作程度,也是打造高適應性工作力的途徑。
2. 有效領導能力
增強團隊績效的第二個關鍵,在於能承擔重任的領導人才,這也是台灣企業火燒眉睫的急迫問題。
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回憶,有一次與台灣知名科技公司副總裁球敘,他好奇詢問對方,公司營運績效漂亮,為何不交棒享受清福,對方嘆氣回答,公司是自己一手帶起來,實在不知道要交棒給誰?
企業持續全球擴張、戰後嬰兒潮逐步退休,領導人才短缺成為全球企業的一大困境,調查顯示有76%的企業大喊,找不到能培育為領導者的人才。
劉鏡清建議台灣企業,必須站在全球思維,進行潛力領導人才的管理。他強調未來的領導人才,必須能帶領不同時代背景、文化差異的各國員工,一起分工合作。
企業的領導能力發展方案,也應超越課堂上的學習。劉鏡清表示,「上課」若是有效,只要開董事長訓練班就好,企業運用行動學習、導師制度與工作輪調等方式,反而更能靈活訓練未來領導人才。
最後,企業要懂得留才,才不枉費投入資源,辛苦培育人才。一旦發掘真正的潛力領導人,絕對要提供適當的挑戰,鼓勵他們多方面自我發展,才不會在最後關頭,慘遭其他企業挖角。
3. 整合的人才管理模式
企業增強團隊績效的第三大關鍵,在於整合的人才管理模式。調查顯示有47%企業承認,去年離職率比前年還高,就是人才管理不善的一大警訊。
調查也透露,全球高階人資主管對於「發展工作所需技能」的關注,遠遠高於如何有效「吸引與留任員工」。劉鏡清解釋,前者往往是CEO關心的議題,迫使人資主管投注最大的心思。
但是,如何吸引與留任員工,卻是人才管理不可缺少的環節,留不住員工,不但企業失去戰力,還會為對手增加戰力。劉鏡清鼓勵人資高階主管看清這個盲點,注意員工流動背後,龐大的成本消耗,確實做好選才、育才和留才各個階段。
劉鏡清認為,「企業形象」在吸引新進員工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提供員工「生涯成長與機會」,則是員工願意留下的重要因素。
放眼望去,大環境不斷變動,員工心態也不斷變化,企業絕對不能自滿現況,必須更注意關鍵人才的情況,提供完整的職涯工作周期,不但能留任內部同仁,也可以向外吸引人才。
4. 工作力分析
企業增強團隊績效的第四個大關鍵,取決於資料與資訊的應用,特別是企業規模成長時,主管很難深入掌握,所有員工的工作情況,也不容易了解認識每一個人。
缺乏良好的資訊系統,影響不容小覷。劉鏡清警告,主管挑選人才時,常會偏重身旁的人,久而久之,容易引發結黨結派的閒言閒語。
調查也呈現,僅有6%企業人資長表示,可以有效率地運用人力資產的資訊,提供企業決策參考,相對有54%的受訪者承認,欠缺這方面的運用。
可見,如何有效運用資訊,進行建設性的工作力分析,的確是企業的一大課題。劉鏡清表示,知識管理(KM)的概念,不只應用在知識內容,還可以延伸到知識人才管理,包括如何建立好的人才資料庫、如何確保資料正確存取、如何掌握人力資產獲利率(ROA)等。
最後,從全球角度回看台灣,針對中小企業的資源現況,劉鏡清建議人資長,可以考慮引入共享服務的概念,尤其台灣中小企業可以尋找合作平台,例如,以傳統產業公會作為聯合服務中心等,共同分攤成本,也共享人才培育成果。
【2008/01/0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