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7日 星期日

系統化創新管理 從德國觀點看創新研發(上)

■ 李驊芳
創新是企業突破經營困境、追求競爭優勢的不二法則。企業創新活動,最常展現的平台便是產品的創新研發。
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產業面臨空前的競爭壓力,呈現出來的現象,是產品生命周期急遽縮短。舉例來說,今日某種產品新技術才剛在市場初試啼聲,其他競爭對手即已大量運用類似技術研發同質性的產品。
許多科技企業遵循的差異化策略,主要為了擺脫價格競爭,但這套策略為何施行起來愈來愈困難?這是因為企業多只致力於小幅改進現有產品功能、提高產品效能,短期內雖可在市場上占點便宜,但從中長期來看,卻無法持續贏得更多客戶。因此,企業必須從未來需求的角度,來思考現階段應該著手展開的產品創新專案,藉以開發新市場,如此才有獲致長久成功的機會。
德國AIM創新管理模式
中國生產力中心(CPC)2000年來,在與歐州產學從事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歐州著名科技大學——阿亨(Aachen)大學發展的一套創新管理模式(AIM),因為結合阿亨大學生產工程研究群的研發技術基礎,及瑞士聖加倫 (St. Gallen)大學的管理架構,為進行創新管理的企業提供一個兼具整合性與系統性的參考依據。
AIM創新管理模式所強調的整合性,在確保企業的創新能力;所謂創新能力是指企業透過新知或對新市場的瞭解,藉以激發新創意,進而成功地將新創意轉換成新產品的能力。
這套從企業經營理念所發展出來的思考架構,對創新管理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呈現企業的「理想目標狀態」,也就是企業的發展方向;從理想目標狀態與現有狀態之間的差距,可擬定必要的策略活動和重點方向,也就是以企業目標為導向的整合性創新管理。
創新規劃的策略模式
在擬定未來發展方向上,AIM強調必須在創新規劃階段,預設策略性的重點努力方向。創新規劃有四種基本的策略模式:
時間導向:根據創新活動的時效與可供參考的資訊特性,提出目前可努力或具未來計畫性的創新活動。
能耐導向:從技術及市場來評估企業的能耐;當企業獲得最新、且他人尚未使用的技術知識和能力時,便產生具前瞻技術的能耐架構;若是在已知市場運用眾所皆知的技術,如降低成本、提升品質等,可能有助於市場優勢的擴張,及阻礙競爭對手的進入,這是綜效利用的策略模式。
外部導向:這是從供應商及客戶兩個層面來評估企業的產品發展策略,可分成外部合作及自給自足兩種。
規劃系統:重點在於綜合發展計畫的任務與發展流程所需的彈性。試探型的規劃系統,規範較少,以尋求問題解答為導向,此一類型可以掌握較高的綜合性及所需的彈性;反之則為演算型的規劃系統。
從整體性的角度看,這些個別策略必須彼此相互呼應,不過,四種策略模式在交互運用下,又會呈現兩種極端模式:穩健型策略模式與變革型策略模式。
穩健型策略模式:這種策略模式,在時間策略上強調目前導向,在能耐上屬綜效利用,與外部的關係著重自給自足,規劃系統以演算型為主。採用這類模式的企業,屬於漸進改善型的企業。
該類型企業創新規劃的主要任務在利用既得的市場地位,並設法擴大市場。因此,在運用既有的企業能耐方面,活動的重點在增加創意,這是產品維護上最重要的事,還要盡可能透過不同的管理方式,降低內部的綜合性,以製造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的障礙。另一方面,進行創新規劃時十分強調以目前的改善為導向,因此特重改善的效率,以求達到最大獲利。
變革型策略模式:與穩健型相反,變革型創新策略模式的特點是,規劃時程著重在未來導向,傾向以新產品技術的開發來構築企業能耐,在產品發展初期就積極與供應商及客戶建立緊密的外部合作關係,採用試探型規劃系統。
如果企業的產品具有高度技術升級潛力,代表企業在未來產品世代可能會有領先的技術大躍進,或因此開發出新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創新規劃採用變革型的策略模式較有意義。透過與客戶或外部研發機構的合作,有利於開發具成功希望與利用價值的產品潛能,而要滿足此目標,規劃系統必須具備能解決特殊問題和具彈性的規劃進程。(下周日待續,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2005/07/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