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日 星期五

執行長歐里拉退休前最後一役

商業周刊 第918期 文/鄭呈皇
2005/6/30
諾基亞收復失土的「改革三部曲」
成功已經不易,要維持成功不墜更難。諾基亞,這家全球手機龍頭製造商,三年市占率掉了十個百分點,如今,即將退休的執行長宣誓要奪回市占率,他能做到嗎?
商周第918出刊日2005.6.27
這是一場要奪回全球市占率的雄心布局。
「我們的全球市占率要回到四○%」、「手機可以變成電腦」、「諾基亞要成為多媒體娛樂中心」。六月十三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超過十六位諾基亞高階主管輪番上陣喊出各自的目標與願景。
在喊得震天價響的目標中,諾基亞策略長亞伯拉(Tero Ojanpera)一句:「我們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要回到四○%!」讓台下的鎂光燈閃個不停。
時間拉回三年前,諾基亞,這個從北歐發跡的全球手機龍頭,當時的全球市占率就是四○%。但過去三年,由於摩托羅拉、三星等同業不斷挖牆腳、瓜分市場,諾基亞的市占率一路溜滑梯掉了十個百分點,單是去年一年就少賣六千七百萬支手機,這一跤跌得慘重。
儘管還是全球龍頭,但即將於明年卸下諾基亞執行長的歐里拉(Jorma Ollila),決定在退休之前發動最後一役,為了奪回市占率,「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變革。」他表示。
維持成功不墜,難。要讓諾基亞重返「黃金年代」,恐怕更難。他要如何達到?
變革一:輕巧化 部門一分為三
奪回市占率的第一步,要讓公司對市場快速反應。因此,他將手機部門一拆為三。過去,諾基亞只有手機和通訊系統事業部,但二○○四年開始,手機部門分割為手機、多媒體、企業用戶三大事業部。諾基亞研究中心負責人瑞漢能(Tapani Ryhanen)說,過去諾基亞只有一個部門,像隻大象;如今分割成三部門,可以更快反應市場,也更輕巧。輕巧就是效率。
然而組織調整容易,艱難的是如何讓大象重新跳舞且跳得優雅?
變革二:親民化 改變老大心態
改變老大心態、學習彎腰,是歐里拉求變的第二步。長久以來,諾基亞自詡為市場先行者、引領趨勢。在九○年代,諾基亞的手機都被業界奉為圭臬,結果反而忽視了消費市場正在改變的趨勢。
三年前,諾基亞看到摩托羅拉與三星推出摺疊手機,公司內部卻以摺疊機系統設計繁複、增加成本,因此選擇「視而不見」,導致市場節節敗退。歐里拉坦承市占率下滑,產品推出速度不夠快是主因。
現在諾基亞高層決定脫下西裝接近群眾。新任多媒體事業部執行副總裁凡雅克(Anssi Vanjoki)就說,現在他到任何一個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街上找人聊天,觀察消費者如何使用行動電話,「這比過去找一些人排排坐著問好多了,更何況過去問的答案都是錯的。」他笑著說。
變革三:靈活化 員工專業分工
提升效率,既是歐里拉變革的核心。所以不只銷售端要快速反應,生產端同樣被要求靈活調整。
距離赫爾辛基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薩羅區(Salo),諾基亞在此有一座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工廠。走進工廠,只有一個標語:「成為全世界最好的工廠」。雖然生產流程繁複、又有二十條長達七十公尺的生產線,但這裡卻只有一千九百位員工,分四班制生產。諾基亞在這裡和全球其他八個工廠,每日產出五十萬支手機,一年要用六百億套零組件。諾基亞要求薩羅區的工廠不能擴張,為了生存,只能不斷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我們給員工最好的訓練!」工廠經理伊摩(Immo)分析這座工廠為何能夠繼續留在芬蘭、不必外移。
不只生產要有效率,與其他手機廠最大的不同,在於薩羅廠能同時提供少量多樣的客製化產品、也能大量生產。在這個兩座足球場大小的廠區,每條生產線一天可以切換生產二十五種不同的手機。最快,幾分鐘就可以換一條組裝線。為了提升效率,每個新員工都須接受一個月的專業分工訓練,連包裝盒內的擺設與貼膠帶的流程都明確規定程序。迥異於一般台灣工廠裡貼滿激勵士氣的標語,諾基亞的手機工廠四面只有白牆,「因為實在沒有時間抬頭看標語。」伊摩微笑說。
為了讓組裝速度加快,生產線甚至有權利和手機設計部門協商,要求他們設計不用繁複組裝外殼的機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維持高效率。」伊摩補充。
三大改變,讓諾基亞今年第一季手機市占率回升到三○.四%,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六個百分點,營收增加一七%,達七十四億歐元。雖然數字不算太漂亮,但止跌回升的訊號,已讓主管們振奮不已。
芬蘭接近北極圈,一年只有六、七、八三個月幾近永晝,其餘時間都得在昏暗的冬夜下度過。如今,諾基亞這個芬蘭第一大企業,就像六月剛露臉的太陽,眼看終於熬過寒峻的嚴冬。歐里拉這位芬蘭人眼中的艾科卡,在謝幕前的變臉演出,能不能讓手機龍頭重返榮耀,年底看市占率就知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