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標竿學習的順序與步驟

■ 吳麗真、廖志德
如果在Google打上「Benchmarking」(標竿學習)這個關鍵字,可以尋獲近500萬個超聯結,這龐大的數量無庸置疑地代表著此一議題的重要性。標竿學習能夠協助企業吸收他人多年累積的經營功力,進而融入組織的基因庫中,針對新舊管理機制進行重新轉化、組合之後,企業的組織體將變得更為強健有力,促使其成為縱橫全球市場的高手。因而,標竿學習已經成為企業成長茁壯的關鍵機制之一。
澳洲標竿夥伴公司 (Benchmarking Partner-ships)管理合夥人布魯斯.西爾斯 (Bruce Searles)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標竿分析模型,讓企業透過選定主題、尋找合作夥伴、確認方法、進行比較及分析與學習、分享等步驟來推動標竿學習,形成標竿夥伴的學習關係,以擴大標竿學習的效果。
西爾斯表示,「進行標竿學習,要先從定義自己的組織開始,並且切中要害的進行改進,過程中要能放開心胸,用心學習不同國家的經驗,推動標竿學習不可能一次達成所有目標,要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目標。」
標竿學習的第一步,是必須決定標竿學習的主題與範疇,為了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企業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讓企業主徹夜未眠的原因是什麼?公司的核心流程為何?高層的KI是什麼?確保競爭力及服務的重點是什麼?公司的主要策略及問題是什麼?布魯斯強調,雖然不同的組織其重視的優先順序各有不同,但是標竿學習的過程就像是剝洋蔥,應該慢慢把外皮剝掉,而且不要讓自己掉太多的眼淚,在層層深入核心之後,關鍵問題就會逐次地浮現出來。
敲定主題之後,接著要進行標竿夥伴的尋找。是否有其他具同樣興趣的企業?他們面對何種問題?他們能分享什麼優勢?尋找標竿夥伴可以從不同產業的公司著手,跨越產業界線,探索新的點子和方法,這樣夥伴彼此之間分享經驗時,也比較不容易產生芥蒂與隱瞞。
必須留意的是,任何的標竿學習主題一定不能與企業的策略脫鉤,如果單單只從特定的部門、功能及領域來推動最佳實務,企業所能得到的可能是局部最佳解,對於整體公司績效的提升不一定是最有利的,有可能是某部門的生產力大幅提升,於企業整體的績效卻帶來負面的反效果。
所以標竿專案的帶領,絕對不能單由特定部門的主管來主導,能夠綜觀全局的高層主管務必要積極地參與其中,以協助設定標竿議題的優先順序性,讓標竿學習專案和策略產生一致的連動關係,而進行標竿比較所獲得的結果,也能成為策略績效的重要回饋事項。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2004/12/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