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一千六百萬分之一差錯的達巴瓦拉

文 ◎ 謝田 賓州費城爵碩(Drexel)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助理教授

中國的電子商務之初,有個經典的故事,說人們什麼東西都試著去賣。北京一位白領麗人從網上訂了份午餐,是一瓶可口可樂加兩個麵包,她發現這樣很方便、價錢不貴,比她自己下樓去附近的超市買還便宜,她就下了這樣一個小小的「訂單」。過了沒多久,來了一個毛頭小夥子,一看就知道是那種整天在電腦前面花時間的網蟲,看來他是從網上接了訂單,去買了東西,然後騎著自行車就把吃的喝的送來了。這下子可是皆大歡喜,白領女士足不出戶、午餐上門;電子商務公司完成了一項網絡生意,一筆收入進帳;他們加起來呢,還為中國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故事像笑話,但是真事兒,其中體現的,是國人創業的精神,還有中國人工的便宜。最近有報導說,為了賺錢,已經有75萬中國人到非洲工作,修鐵路、建電網、甚至務農。一個河北木匠說,他在蘇丹賺到的錢幾乎是在北京工資的三倍。如果說中國經濟真的像政府說的發展的那麼快,那怎樣理解非洲的工資水準居然比中國還高呢?箇中原因,恐怕要到紅牆倒塌之後,人們才會真正瞭解。

不管人工如何便宜,就這麼送廉價午餐還是受不了,這做法不能長久。但在中國的鄰國印度,尤其是商業重鎮孟買(Mumbai)和高新技術中心班加羅(Bangalore) ,居然有這樣一個職業,它使得二十萬人可以在辦公室內、工作場合,可以天天享受送上門來、由母親或妻子剛剛親自烹調的美味午餐。這個小小奇蹟的締造者,就是印度一些城市的「達巴瓦拉」。


(Getty Images)

達巴瓦拉(Dabbawala)的本意,就是送飯盒的人,尤其是指孟買那些把人們自家烹飪的午餐放在鋁盒子裡,迅速送到都市辦公樓的人們。每天中午,四、五千孟買的達巴瓦拉以極低廉的價錢、極精確的時間,準確無誤的把17萬到20萬份午餐送到辦公室的人們手裡。最近一個調查顯示,他們送的午飯中,每1,600萬次才有一次差錯,這個體系居然有六個西格瑪、99.999999的評級表現﹗

每個在系統內工作的「達巴瓦拉」送飯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在其中起什麼樣的作用;每個人每月能掙2,000到4,000盧比(rupees),相當於50-100美元。達巴瓦拉的發起人創立這個生意的時候,用了一百個人。今天他們除了送飯,也開始做飯、賣飯了。他們有標記性的白頭巾、白袍子,每個月分紅。服務是從不間斷、風雨無阻的,甚至在極端天氣如孟買的季風期也是如此。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專門為「達巴瓦拉」製作了一個紀錄片,查爾斯王子參觀印度時,為參觀「達巴瓦拉」也必須遵從「達巴瓦拉」的時間表,因為「達巴瓦拉」的時間太精確了,容不得一點變動。因為他們的成功,一些「達巴瓦拉」還被邀請到印度頂尖的商學院去講學。

有125年歷史的達巴瓦拉事業,現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在增長。取得這樣高效率、高準確度的達巴瓦拉,使用的卻是低成本、低科技的方法。光著腳丫子、推著自行車、拉著平板車送飯盒的人們是其主力,但他們的成績連西方最先進的配送系統都望塵莫及。最近呢,他們也開始嘗試新科技,開始使用手機短訊和網站了。

達巴瓦拉成功的表面原因,是團隊精神、時間管理。這些幾乎是文盲的達巴瓦拉人的敬業精神簡直無與倫比,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運送系統,沒有任何文字記錄體系,用簡單的顏色和符號就能使一個個飯盒準確的送到某個辦公室的某一個人手中。四、五千達巴瓦拉人的「管理層」呢,說來難以置信,只有簡單的三層。

達巴瓦拉成功的深層原因,與系裡印度裔的斯瑞尼教授談起這件事時他說,其實是在於這個方法的根本。這個體系的根本在於兩點:一個是誠實,這體系在現金和收益的分配上;再一個是對物質享樂主義的屏棄,這些人信仰純真、天性淳樸,對生活中的苦難甘之如飴。

由此看來,印度的這個高度有效的達巴瓦拉,在西方國家恐怕是不太行得通的,在中國大陸更是希望不大。國人需要感恩印度人民的,不光是從他們那裡我們第一次聽到了佛法的訊息;這個古老近鄰基於真誠和淡泊寧志所建立的商業模式,也頗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