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書坊》郭台銘與富士康

鴻海集團也被稱為富士康集團。2005年1月17日,富士康正式在香港證交所掛牌,從此高密度地在媒體曝光,但大多數人除了從這些報導中知道一些富士康的財務數據以及併購消息外,對於歷史上與現實中的富士康,到底是什麼樣子所知有限。

1974年,郭台銘以30萬元資金創立鴻海塑料。為了突破發展困局,眼光獨到的郭台銘很早就到中國布局,1988年至深圳西鄉崩山腳下設立富士康海洋精密電腦插件廠,這是富士康集團的第一個製造基地。

富士康自1988年投資大陸以來,不斷地擴充與布局,如今已創建20大科技園區,主要分布在大陸經濟最活躍的華南、華東、華中、華北、東北等地區。大陸員 工從百人增加到45萬人。進入的次產業依序是電腦連接器、電腦機殼、準系統、通路、手機、筆記型電腦、汽車電子零組件、數位內容、數位相機等。

除了電腦連接器外,富士康在其他產業都是後進者。但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卻能以後來者之姿打敗先行者,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徐天明看到這家低調卻又強大的國際級企業,產生極大的研究興趣,忍不住想寫一本有關富士康的專著,剖析富士康的成長歷程和戰略方法。

他蒐集各種有關富士康的資料,其中包括富士康內部刊物《鴻橋》,詳實紀錄富士康日益茁壯成長的過程。

他認為,富士康的成功經驗指出,企業經營必須回到產品、品質、技術、管理、人才等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上;中國企業要摒棄「藍海」的罌粟花,不再依靠機會主義,而回歸到技術、產品、市場和管理的企業本源。

【2008/08/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