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星期二

企業人本論》人財vs.人裁

■ 韓志翔
企業併購,蔚為風潮。主併者在合併後,往往以大規模換血方式,裁撤對方人員或任其流失,同時聘任新人填補空缺,以期兩家公司能夠儘速整合,發揮合併綜效。但「欲速則不達」,新聘者未必能立即展現戰力,被裁人員卻仍具有相當的生產力。
國內某民營企業併購某公營事業時,造成該公營事業員工大量流失。事後,經過一段辛苦歷程才漸上軌道。根據內部經理人分析,如果當時能夠慰留公營事業中堅幹部與核心人員,則今天公司的產業排名可能更上一層樓。換言之,被併公司多數人員仍可為新公司創造績效,因為他們對實務的運作已經相當嫻熟。雖然老闆換人,老臣尚在,組織仍可正常運作,類似政府部門幹練的事務官。
企業併購為避免人才失血過多,可以使用「人才辨識九宮格」,依據能力與承諾兩個象限,以及低中高三個程度,把員工分成九種類型。例如,在九宮格右上角的是高能力與高承諾的人,也是公司需要極力慰留的人。左下角是低能力與低承諾的人,公司欲去之而後快。其他類型的人員則給予一些時間觀察,在達到一定績效後,轉為核心人員。如此,才能分清「人財」與「人裁」。
更重要的是,主併企業應給予被定位為「人財」的員工相當的慰留誘因,讓他感受到公司的用心與誠意。美商思科公司併購績效卓著,受人稱羨。在人員管理上,思科會幫被併公司的員工做好心理準備,讓他們不會一時無法接受而心生不安與抗拒。另方面,思科極力慰留優秀人才,提供生涯發展與工作挑戰的機會。
在裁撤人員方面,主併者須三思而行,避免大規模裁員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企業集團資源豐富,轉投資事業眾多,不妨將可用之才安插到其他事業部,或提供優退方案,達到人力精簡效果,一來可避免勞資爭議,二來可維護企業形象。南亞與台化最近的大規模人事精簡,即採用這種方式,沒有引發激烈的勞資糾紛,可供參考。
(作者是政大企管系教授,than@nccu.edu.tw)
【2005/10/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