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主管經》驚喜與驚嚇

【經濟日報╱林行宜】
主管帶領團隊完成工作目標的過程中,最喜歡的是「驚喜」,最討厭的是「驚嚇」。所謂「驚喜」,是部屬提的創意令人驚豔,或完成的工作品質超乎預期。所謂「驚嚇」,則是部屬出包過於離譜,或工作品質遠不如預期。
在增加「驚喜」與減少「驚嚇」兩者之間,相信主管會先設法讓品質維持在基本水準之上,降低受「驚嚇」的頻率,然後才尋求獲得「驚喜」的機會。
降低受驚嚇的頻率,可參考以下做法:
設定檢核點:可設定階段性檢核點,固定或機動檢查期中品質,或要求部屬定期呈報工作進度與績效,以了解實際運作與預期的差距。工作出現「驚嚇」的機率與可能性愈高,抽驗的頻率應愈高,檢核間隔的時間愈短。
制定回報機制:設定突發狀況或問題的回報標準與回報機制,讓相關人員面對任何突發狀況時,可於第一時間依據標準作業程序(SOP)向上呈報。制定例外管理與呈報系統,可避免主管對於突發狀況一無所悉或不明究理,延誤處理的時機。
流程電腦化:制定標準作業程序後,可設法將相關作業流程電腦化。透過電腦系統進行流程管控,可避免人為作業可能產生的大部分疏失或遺漏。
「驚嚇」頻率降至一定程度後,主管通常會想多獲得些「驚喜」。建議想多感受「驚喜」的主管,得多準備些大大小小的「胡蘿蔔」。只要部屬有不同的小創見,或付出些許額外的努力,都應給條小胡蘿蔔獎勵一下。即使創見尚未成熟,或創新、努力的方向不正確,也應鼓勵與肯定其用心。再透過引導,協助他朝向更優質、更正確的方向思索或努力。
當小創意慢慢滋養成大創意,再隨著部屬投入與產出的提升,逐次端出更大的胡蘿蔔,相信能階段性地將慢速車調教成高速車,如此就能常常享有「驚喜」。
部屬嘗試創新初期,品質常不穩定或未臻理想,主管若於此時祭出「棍子」,很容易將部屬剛冒出火苗的努力動能澆熄。只有在設法降低「驚嚇」出現頻率時,才能動用「棍子」。
主管對於下屬的產出,喜歡多些驚喜、少些驚嚇。同樣地,主管的上級主管,也是相同的心思。面對上級主管,主管得提醒自己,若團隊成員有驚奇創舉時,不吝於讓上級主管感受驚喜。對於重大突發狀況,也記得即時向上回報,避免讓上級主管陷入狀況外的窘境。
【2007/12/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