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管理挑戰》速度競爭的終極任務

【經濟日報╱摘自12月號《管理雜誌》】
速度,是競爭的主旋律,快還不夠,更要快上加快,從F1賽車最能看出。
在F1賽車飆速的過程中,真正最分秒必爭的關鍵,不是車手在跑道上跑300多公里時速,而是在維修站裡的10秒之內,完成換輪胎與加油的工作。
快!時間不該花在作業流程上
同樣的,對企業來說,趨勢瞬息萬變,決勝點即是速度。
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在一次高階經理人流程再造訓練課程中,問台下的學員:「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
有人喊:「把石頭掏空!」有人答:「把石頭放在木板上。」、「做一塊假石頭!」張瑞敏始終搖頭。
終於有人答:「速度!」張瑞敏露出笑容,「正確!《孫子兵法》說:『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網路時代,速度同樣決定了企業能否躍上新的高峰!」
前惠普執行長菲奧莉納也曾提出她的速度邏輯:先開槍,再瞄準。她有一個巧妙的比喻:滑水衝浪,要保持一個速度才站得起來。雖然在過程中,可能抓不準行進的路線,但不能為了抓準路線而放慢速度。
當前,企業界的新標竿是「花較少的時間,更快達到更高成就」,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當然,純粹求行動快速而追求速度,卻沒有明確的目標,充其量只是匆忙行事,最後可能失去對品質、效率及價值的控制。詹寧斯公司(Jennings Partners)曾研究如何藉速度克敵制勝,結果發現,從了解趨勢到打進市場,都要比競爭對手快才行。
也就是說,從顧客需求浮現,到滿足這個需求,誰能讓其間的時間縮到最短,而且不會犧牲品質、效率及價值,誰就能搶先獲得顧客的認同。因此,管理學家史布萊格爾(Reinhard K. Sprenger)強調,速度對於創新、生產時間、物流過程、出貨安排、服務等愈來愈重要,時間必須投資在顧客身上,而不是花在作業流程上。
快!讓消費者立刻就買得到
試想,如果能預測出將來的情勢會怎麼走,比競爭對手早一步洞察趨勢,你會有多大的優勢?如果能快速精確處理一切事物,在短短幾分鐘內做好競爭對手要花上幾天才能完成的事,你會擁有多大的力量?
看看當紅的西班牙服飾品牌Zara,就知道極致的速度能創造多大的革命。過去,服裝秀上展示的新裝,消費者最快要等半年,才能真正穿上身,Zara突破時尚界的六個月供貨速度,革命性地將供應鏈周期縮短為二到三周,立下時尚界產品創新、設計與上市時間的新典範。
英國媒體為Zara創造一個新名詞:Mc-Fashion(麥時尚),在時尚一字前面加上麥當勞的Mc,取其快速的意思;也就是說,Zara提供的是速食時尚,不是要穿長久的。
速度是「麥時尚」品牌的不二法門,雖然沒有如同LV等精品般精緻的車工,但Zara七大核心理念的第一條,就是「快,消費者必須立刻買得到」。這背後包括以最短的時間了解顧客意見、一年推出2萬款新式樣的超高頻率、找最接近市場的地方代工、建造全球最長的地下成衣軌道將運輸自動化、24小時處理來自全球近千家店的訂單、每周出貨260萬件的快速物流、鋪貨至歐陸以外的地區一律空運、72小時貨到保證,創造了極速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以顧客有所需求,到滿足這個需求的商品問市過程來看,可以分為四個時程:提出產品構想、產品生產、產品上市、產品大量供應。這四個時程中的任何一個時程,能有效縮短,甚或全部濃縮,快上加快的目標就容易達成。
過去,台灣製造業所鍛鍊出來的速度與彈性,目前仍是目前台灣企業的無價之寶,不過這種快速量產的速度,以及靈活應變的彈性,不應該只用在生產製造的供給端,而應該關注到更廣的面向,包括預測、商品創新、銷售、服務、物流等,以靈活因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
快!從創新到零售統統加速
在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的現代環境中,企業可以從加速商品創新著手起。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對美國企業的調查顯示,在研發預算內完成但延後六個月上市的商品,前五年獲利比平均收益率低33%;研發費用雖超出預算50%,但能準時上市的商品,獲利只比平均收益率低4%。率先將新科技、市場機會商品化導入市場的企業,還是享有「先行者優勢」。
製造是第二個最能創造速度優勢的領域。就製造業而言,必須不斷尋求可以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管理複雜庫存、與供應商更有效率合作,以及快速且高效率處理訂單的各種方法,以滿足客戶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必須仰賴各種e化應用程式,包括顧客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規劃(ERP)、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
尤其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不長,慢一個月,價格就跌兩成,交貨速度快、供貨穩定的商品往往能攻占市場。如能從接單到交貨一氣呵成,讓客戶奪得先機,就能搶得大單。
接單到交貨的流程,需要許多後勤支援,這是第三個加速點。在當今全球經濟體系下,製造業也需要與供應商、零件製造商、代理商及物流單位等合作,他們可能位於千里之外,這代表製造商必須加速資料流通的速度,讓製造工廠、供應商、倉庫、配銷中心與零售通路的資訊系統有效地加以整合,能充分且即時的做資訊交流,這時需要倚靠各種資訊科技與網路應用,加快速度,例如積極開發快速倉儲及供貨系統等。
加快零售速度,是第四個機會點。在顧客購買的過程中,如果有太多不必要的冗長流程,他們容易因虛耗時間而感到不耐煩,甚至就此不再上門。
因此,許多服務業開始構思,如何讓過去必須等上好幾天的服務,縮短到幾個小時以內完成,這包括整合上下游於一個店面、使用資訊科技,例如縮短貸款批准或信用卡核准的時間、處理汽車碰撞險的理賠、預約的定期保養車在一小時內完工交車、工程師隨身配帶PDA下載客戶維修行程資料等。
快!速度經濟創造壓倒性優勢
講求品質、服務、彈性、價值的速度經濟(Economy of Speed),將取代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極速所產生的效益,將成為企業創造壓倒性優勢的關鍵。
8秒鐘換輪胎、50秒生產一輛車、一小時核發信用卡、三天開發一個新商品,不論是創新、反應顧客需求、決策、生產交貨等,企業都在追求速度,而現今,強調速度還不夠,唯有極速,才是企業勝出的利器。
即使是一棟當前建設公司要花幾個月才能蓋好的房子,實驗也證實,如果事前有詳細的規劃,加上人員團隊的配合及訓練,再改變原有的流程,2小時45分鐘蓋出一棟房子,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2007/12/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