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大師輕鬆讀》用數字找真相

【經濟日報╱本報訊】
過去倚賴直覺作決策的人,逐漸落後於新崛起的超強數據思考者,我們稱這些人為「超級數據達人」,他們擅長在龐大的資料庫中鑽研,找出隱藏在各項數據之下的關連性。
「超級數據解析」是一種數位決策的方式,先分析資料庫中大量的數據,然後從統計的角度預測可能的發展,並依此判斷哪種決策最可能成功。實務案例如下:
很多人會用音樂網站iTunes的最熱門下載排行榜來判斷,哪些歌曲會走紅,哪些只是陪榜。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利用所謂「群眾智慧」的例子,其實也就是強調眾人的推薦效果往往優於個人的推薦。要尋求群眾的集體智慧,可以計算群眾的平均評價。
要成功運用超級數據解析,必須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大量的數據資料:企業除了可以在公司內部自建數據資料庫,也可以委由專擅資料倉儲的公司來代勞。
強大的電腦計算能力:這部分不論是在處理效能或是成本效益上,都持續穩定成長。企業顯然必須有能力快速篩選資料,達成有用的結論,手上握有的消費者資料才有意義。
精準的追蹤系統:也就是彙集與比較不同測試結果的能力。企業如果沒有建置一套系統來追蹤營運狀況,就很難掌握全局。
例如,搜尋網站Google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測試不同廣告,並比較其廣告效果。Google允許購買「關鍵字廣告」的廣告主用二則廣告進行測試,剛開始二則廣告會輪流出現,然後該公司的軟體會判斷哪一則廣告吸引的點閱次數較多,並自動選擇刊登點閱率較高的那一則廣告。只要在短短數日之內,就可以透過成千上萬的點閱人次,來蒐集實際反應。
「超級數據解析」不只適用於商業界,政治界與醫學界也開始引進這項技術,並已有效益浮現,尤其在醫學界。以下為運用超級數據解析的案例:
美國醫療照護促進學會是走在實證醫學尖端的組織,該學會檢視病患死亡的原因,並且設法找出是否有大規模的統計證據,顯示有哪些方法可能降低這些風險。例如,很多病人在手術後會產生肺部感染的現象,隨機試驗顯示,只要將病床床頭部位抬高,並加強清理病人口腔,便能大大降低感染的機會。
即使有著明顯的關連性,醫院仍然不願意改變一貫的作業方式。為了挑戰這種心態,醫療照護促進學會推動了「10萬個生命活動」。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如果醫院能夠在照護上施行他們所建議的六項改革,就可以避免10萬名病患的死亡。
結果有3,000家以上的醫院參與這項計畫,其中約三分之一同意全數實施六項改革方案,逾半醫院至少採納三項建議。18個月之內,該組織就宣布這項活動已經成功地超越原訂目標。
對照活動前後各醫院的死亡率可以發現,這六項改革避免約12萬2,342件在院死亡案例。
從案例明顯看出,超級數據達人的表現遠遠超越傳統的專家學者。可能的原因如下:
1. 專家學者難免會有個人的偏見和偏好,無形中影響他們的預測,而統計的程序完全依照數據。
2.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預測能力過於自信,在新證據出現時無法儘速調整,電腦則完全不會有這種問題。
3. 一般人會有太過重視不尋常事件的傾向,這可能會減損我們精確預測未來的能力。
4. 統計的程序不僅可以使預測更準確,還可以說明這項預測的準確度,這正是人類不足之處。
(本文摘錄自《大師輕鬆讀》257期)
【2007/12/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