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2日 星期三

專業新義》構思力

■ 大前研一
今日,帶動全球經濟的是肉眼看不見的經濟空間;想掌握商機一展身手,就必須具備預見力,看見別人無法看到的事物。
不過,如果後繼無力或判斷錯誤,仍然會造成致命傷。因此,想在新的規則下存活,只憑優異的預見力還不夠。想成為新叢林的霸主,不只要能率先嗅出商機,還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以最佳方法將可能性付諸實現。也就是說,應該有能力將未來藍圖變成具體事業。
在各種組織裡,都有許多所謂的「創意人才」。乍見之下,這些人的確都有獨到的先見之明,但通常不會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如果他的建議不被採納,就轉而變成評論家,許多具先見之明的點子也到此為止,終究無法實現。
將未來藍圖變成具體事業
擁有具預見力的創意,卻無法冷靜構思邁向成功的地圖,而面臨淘汰的命運,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矽谷就充滿這一類故事。這些例子,正好讓以為踏入成長型產業就可以享受成功果實的人,引以為戒。
過去,日本人認為生物科技、多媒體等,將來一定會帶動日本市場成長,一窩蜂搶進。但是這樣的成長市場往往愈來愈混亂,形成激烈的淘汰壓力。當時,具有預見力,比其他人早一步進入這些市場的業者,如今又有多少倖存?究其原因,被淘汰的大多數企業,幾乎都是因為欠缺構思力。
要將先見之明具體化為商業模式,一定要具有精密周延的構思,能滿足成功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所謂的必要條件,就是市場的基本需求。
為了具體實現滿足此需求的計畫,從行銷到財務,都需要全盤調查、檢驗。有多少人贊同這樣的構想?必須投入多少資金?然後設計、建構能回收的方法和企劃,這就是成功的充分條件。
從多元角度看事物
當然,滿足以上條件,還不能保證成功。但是,能夠不假思索,身體力行這些基本動作的企業人士似乎很少。多數人在蒐集事實、徹底檢驗、進行決策等一連串的過程中,習慣依賴前例或過去的經驗。這些人雖然具有預見力,卻不具備上述的必要和充分條件,或未能嚴密檢測,只因技術上可行就不顧一切往前衝,而讓理想變成了白日夢。
要培養構思力,需要從多元角度看事物。成功的必要條件,是看清社會的需求,而且不能只就特定的國家或地域做固定的思考。
1960年代,日、美、歐三大經濟區鼎足而立,消費者逐漸同質化。到了1980年代,這種傾向更加明顯,企業被迫同時且迅速的進入所有主要市場。
隨著網路革命出現,這種同質化的現象加速蔓延,導致現在地球上出現了8億個無論學歷、所得、生活方式都非常相近的人。無論生活在哪個國家,這8億所得水準相近、消費口味類似的人,可以透過網路,在同一時間享受同樣的資訊。我想,淘兒唱片、百視達、柯達、富士軟片、拍立得等企業受挫的共同點,就在於未能正確掌握這8億人的改變速度和程度。
精確了解消費者需求
如果不能掌握潮流,推出符合全球標準的商品或服務,就很難期待有多大的市場。要駕馭無國界經濟空間,首先就得精確了解這8億人的需要,一開始就從能被這8億人所接受的角度,去構思產品和服務。
例如,目前中國大陸賣得最好的手機,並不是中國的機種,而是日本和歐洲最先進的機種,這和30年以上沒有改變過樣式的印度國民車完全不同。
想要樹立新世紀的商業模式,重點已經不是培養或跟上全球化標準,而是如何創造出新的全球化標準。接著構思出猶如灑水系統般,在全世界同步進行的開展方式。就算公司無法全部概括實際的營運,也要找到策略上的合作對象,把所有戰略據點同時準備好。這一點非常重要。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
【2006/03/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