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企業轉型》健與美補給站 深入社區

■ 陳珮馨
健康與美麗,是21世紀人類生活的兩大挑戰,也是企業的兩大商機,結合這二種產品與服務領域的藥妝通路,應運而生,並且逐漸取代傳統藥局與美妝店,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補給站。
走過十年的本土品牌康是美藥妝店,正是這個消費趨勢變遷的最佳見證者。在此之前,雖然已有屈臣氏、萬寧等跨國連鎖的個人用品商店在台經營,但或因市場需求尚未成熟,並未緊緊抓住健、美二大重點。部分開架式美妝店,則以彩妝品為主,開架自取式消費的健康保養領域幾乎是空白的。
引進開架產品
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康是美,當年就是看到這個市場空缺,參考在日本相當成功的藥妝連鎖店形態,最早引入「開架」連鎖概念,經營健康與美麗產品。
日本開架式的藥妝產業發展,起於十多年前的經濟泡沫早期,但是泡沫化的經濟,並沒有打垮藥妝產業,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職業婦女日增、年輕女孩加入打扮一族,日本藥妝產業更加蓬勃發展,知名的松本青連鎖藥妝店就是在這段時間,成功地由傳統藥房轉型而成。
如今,藥妝店成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一大清早宿醉的歐吉桑,到店裡尋找解酒液;等早班公車的年輕高中女生,背著書包晃進藥妝店,順便拿起試用品,當場補起妝來。周末時,人潮更是擠得水洩不通,結帳時還大排長龍,甚至住在鄉下的日本人到東京,都會順道在藥妝店購買「土產」提回家。
身為這個業態的開路先鋒,康是美行銷企畫經理黃億華把最初的四年,稱為「藥妝便利店」的時代,雖然打出藥妝名號,但消費者視之為另一種便利商店,因為1995年開張時,康是美管理階層多從統一超商借調,「大家把我們看成7-Eleven的變形。」。
好不容易在第五年,康是美導入日本三大化妝品牌,店內開架保養化妝品牌逐漸增多,又突破50家店,情況才漸入佳境。
卡位人潮商圈
不過,商圈環境的戲劇性轉變,也迫使台灣藥妝產業的經營面臨新挑戰。黃億華指出,公車站附近曾是康是美的重要駐點,沒想到捷運一動工,站牌一夕之間全部拔掉,過去聚在店門口等車的人潮,全都移到公車專用候車亭。
周休二日實施,讓人潮動線重新大洗牌。辛苦的上班族忽然解放開來,「休閒」成為最發燒的話題,周末一放假,人們紛紛搭捷運逛街、開車往郊外跑。
「消費者跑去哪了?」康是美只得快步追趕,調整策略,從過去的辦公室商圈,移往周末人潮聚集的交通節點商圈,而且要搶在人潮湧現前,率先卡位。於是,康是美現身在捷運地下街、捷運站出口、夜市、購物中心、百貨商圈等,遊客走到哪,店鋪就跟到哪。
休閒概念的提升,也帶動藥妝產業發展。人們假日出外爬山、打球,變得更注重養生;周末時三五好友夜店狂歡,也更有機會精心打扮,難免趁著假日逛街,選購開架化妝品。
當消費者到店頻率增加,藥妝店也得從賣場產品補得滿滿的、叫賣刺激買氣的「便利店」,進階為「健美專門店」。
康是美總經理蔡篤昌指出,近五年,康是美極力往「專業藥妝店」邁進,希望藉著專業品牌形象,開創新的市場區隔。
例如針對女性客層「被動諮商」,刻意保留「不被打擾」的空間。同時定期提供藥師、美容師在職訓練,建構完整的內部學習系統,2003年起連續三年主動和社區大學合作,專班培訓美容師,敦北形象店也率先推出「健美相談室」,提供個人化的貼心諮詢。
攜手社區大學
引進更多專業商品,也是一大經營重點。三年前,康是美導入法國醫學美容品牌優麗雅,2005年六大品牌齊入,反映出消費者已經從「有痘治痘」的階段,進一步尋求醫學美容品,施以更專業的肌膚改善。
不過,通路形態成熟後,產品除了夠專業,掌握國際健美流行趨勢及話題主導能力也是經營核心關鍵。從近幾年康是美十大暢銷商品快速的變遷汰換,即可看出。
「流行」成為美麗系列產品的關鍵指標,過去暢銷的口紅、指甲油、精華液,已經退居基本產品,代之而起的是多功能睫毛膏、品類五花八門的創意面膜,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一級」的美感經驗,享受精神層次的趣味感受,而且隨時期待新的產品挑戰。
「賣得好,但是賣不久。」黃億華為美麗產品下定位,藥妝店必須緊密觀察市場風向球,嗅到任何流行素材,立刻找供應商,第一時間推出產品。流行產品的生命周期短,能賣到半年就算幸運。
台灣面膜奇蹟的形成,固然是不織布的撕取式面膜,滿足現代人講求迅速、確實的生活態度,但康是美強打猛推水果、紅酒多酚等多元熱門素材的功勞不小,可見開架保養品已經從「品牌」轉為「素材」取向,更貼近消費者的心。
掌握潮流趨勢
健康意識成熟,藥妝店的醫療暢銷品也從「治療」功能,轉而成為主動尋找預防性的醫學美容品,例如過去用牙膏就可以了,現在卻要牙齒美白凝膠。過去大家買血壓計,現在換成鈦項圈,過去買的是感冒藥,現在卻是和生活品質相關的維骨力,過去吞吞維他命C就好,現在為了控制卡路里轉向馬偕調理餐包,傳統雞精也不夠看了,膠原蛋白飲品成為消費者新寵。這些變化,在在都反映出高壓社會的健康保養需求迫切與消費心態的轉變。
「愈來愈多台灣消費者進入藥妝店閒逛」黃億華說,一手是流行指數高的美麗商品,一手是專業路線的醫療保健品,下一階段康是美看準大型的郊外住宅區及相對低廉租金,步入社區、扮演健康守護者及生活情報站的新機會。
第二個十年,這個本土藥妝品牌登陸,開始學習國際化,台灣的經驗是重要武器,卻不一定完全適用大陸及其他華人市場,如何調整商品結構與經營形態,深化品牌價值,讓面貌更鮮明,是一大考驗。
【2005/12/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