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企業轉型》絕地反攻 台糖嚐甜頭

■ 余政憲
今年2月7日砂糖開放進口,業界泰半認為背負照顧蔗農政策包袱的台糖公司,肯定會吃足苦頭,台糖的砂糖銷售量確曾跌到以往正常銷量的三分之一,糖業大戰第一回合,競爭者大勝,台糖兵敗如山倒。6月後台糖絕地大反攻,全年市占率反推升五到七個百分點,成功扭轉頹勢。
想當年...創造光榮歷史
台灣糖業引進現代製糖技術已有百年歷史,民國35年將原有日本人經營的大日本、台灣、明治及鹽水港等四製糖會社合併,成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糖伴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歷經民國40至50年代的極盛時期,砂糖出口產值最高曾占外匯收入的79%,對國家經濟發展深具貢獻。
由於經濟環境變遷,勞動成本高漲,除喪失出口競爭力外,台糖承擔補貼蔗農的損失,面對民間業者要求降價的呼聲,無法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一般,將糖業視為重要民生物資予以大力保護,從民國84年起,台糖的砂糖事業開始承受巨大損失。
民國91年起配合WTO開放進口配額,市占率由獨占,降至93年的67%,截至去年止,台糖砂糖事業已虧損十年,共賠掉535億元。
順時勢...化危機為轉機
為因應砂糖事業萎縮,台糖十年內陸續停閉15座製糖工廠,僅存虎尾、南靖與善化等三間製糖工廠與小港精煉廠,人力大量釋出的結果,造成人事成本難以降低的惡性循環,台糖員工平均年齡47歲,年度用人成本為76億元,平均每人年用人費用為140萬元,沈重的人力成本,讓經營條件更為嚴苛。今年2月7日糖業自由化,砂糖全面開放進口,台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糖價發展的歷史來看,國際糖價曾從民國55年每磅1.4美分漲至63年66.5美分,九年間暴漲了45倍,後回跌至7到9美分,70年再漲至40美分,72年無酒精飲料大量使用玉米糖漿後,74跌至2.5美分的低點,目前已回升至13美分左右,以上兩次大漲皆於石油危機之後。
石油或許是現今影響長期糖價最重要的因素。由於,甘蔗是砂糖與酒精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時代,酒精燃料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糖廠就會把製糖的甘蔗挪去煉製酒精。
看今朝...掌握砂糖行情
由於專家多認為中東石油已過生產高峰期,產油的俄羅斯與北非艱困的政經情勢在短期內難以有效緩解,石油基本設施年久失修,致使石油長期供應不足,中國與印度近年來經濟起飛,對石油需求量增加,石油供需恐將面臨長期失衡。高油價將會驅使更多的砂糖產能,轉往生產酒精做為替代能源。
全球砂糖業者也在民營化的壓力下,產能不斷減少,加速將砂糖推向供給不足的一端。在砂糖需求量方面,中國大陸平均每年每人的砂糖消費量,約為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砂糖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近年來還持續擴大砂糖進口配額,在此種供需條件下,砂糖的大行情極可能就要展開,也為台糖的未來帶來曙光。
(作者是台糖董事長)
【2005/12/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